简析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10-20 12:48:41

简析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论文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中处于劣势的工科女生一般学习踏实、成绩比较优秀、专业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抽象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和男生相比显得相对较弱。文章通过分析工科女生的就业现状来深挖其原因,并提出如何引导她们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如何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鼓励与支持实现顺利就业。

[论文关键词]工科 女大学生 就业 困境 出路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现状,女大学生就业屡屡受挫。尤其是工科专业,对口工作对体力和精力的要求比较高,而男生优势明显大于女生。因此,在工科专业里,学习成绩优异、继续深造的80%是女生,她们想出权宜之计——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于是造成女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状。所以,在新形势下关注工科女生这一相对弱势群体将对促进其就业,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供需矛盾突出。虽然较以往工科院系招收女生逐年增加,但是总的来看大学里工科女生与男生的比例还是很悬殊,女生比较少。但是,工科女生大都踏实,因此大部分成绩优于男生。分数的优势使她们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但在求职实践中依然劣势明显。

2.期望值过高。对河北省部分女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78%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毕业之初月薪在2300元以上。但是理想和现实有出入,据有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每月1800~1900元,因此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把相当多的时间用于观望和等待,一方面担心就业,一方面又消极待业,期望值高于社会现实水准。

3.就业意识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工科女生通过系统的在校学习,积累了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但是实践机会较少,实践经历匮乏,缺乏良好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女生感觉自己寒窗十几年,已经学到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吃苦,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缺乏主动出击的魄力,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亟待提高。工科女生应该正视社会现实,做好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及不足,主动迎接挑战,以赢得就业择业的成功。

4.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工科女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上会面临很多困难。很多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衡量人才性价比。女生在孕、产期都会给单位增加负担,因此许多用人单位都是只要男生,即使在没有性别限制的地方,同等条件下也会优先考虑男生。多数工科女生所找的工作都与本专业无关,转行现象明显。

二、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

1.社会因素。一是国家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一些大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工资待遇相对较高、发展空间比较广阔并且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外职业生涯”因素对广大工科女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比如毕业后工科女大学生还是首选北京、上海以及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而基层县市、西部地区遭受“冷遇”。二是性别歧视对工科女生就业影响明显。全国随机抽取了25所高校约500名女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有30%的女大学生在就业中亲身经历过性别歧视。其中工科女大学生的受歧视程度排在各学科之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单位将男生与理性、高效、主动等特征联系在一起,而将女生与感性、柔弱、被动联系在一起。虽然新时代提倡男女平等,但是真正平等的理想模式还未实现,在就业过程中,女生仍旧处于劣势地位。

2.高校因素。一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结构性问题。由于用人单位对工科女生需求数量相对其他学科女生要少,因此工科专业的招生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男女生的招生比例,科学设置招生数量。二是我国高校课程和专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大纲多年不换,课件也是“一劳永逸”,学生专业知识陈旧,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普遍欠缺,社会实践难以切实落实,难以胜任日新月异的就业岗位。三是高校的就业和创业指导有待加强。虽然许多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都处于起步阶段,往往仅是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手续的常规办理,而在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培养学生求职能力和创业教育等方面比较滞后,很难给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实质性帮助。四是女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有待加强。无差别的教育很难适应教育现状,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性别、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活动,提高学生明辨职业选择的能力。

3.家庭因素。如今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穷养儿,富养女”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许多家长对男孩相对严格,但是对女孩格外偏爱,平时只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生存技能的培养,因此造成女生“高成绩、低能力”的状况出现。更有甚者部分女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父母形成较强的依赖性,“挫商”很低,参加工作后往往会出现不能适应工作岗位情况。

而且,父母多是希望孩子将来毕业后找一个相对稳定及轻松的好工作,因此多数女生在择业时会优先考虑物质利益。可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找到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应降低期望值。若承受能力较差的女生情绪得不到及时排解,长此以往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4.自身因素。一是就业认知存在偏差。由于工科专业的工作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形式比较单一,也比较辛苦,加上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使得部分女生过度注重身材、穿着打扮等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内在修养的提高。二是女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与男生存在客观差异。女生相对于男生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要及时调整,否则就无法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是能力素质与市场需要相脱节。工科女大学生和其他专业女生相比,除了应该具备一些共同的职业能力外,还要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

三、应对策略

1.充分发挥政府等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扮演着倡导者和帮扶者的关键角色。各级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为工科女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不仅要宣传有关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而且要切实营造就业创业环境。如邀请当地知名女企业家走进大学作报告、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

2009年,教育部大力推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但据调查,到目前为止,大学生去基层就业具有工科背景知识的仅有6%,因此,广大工科女大学生应加强到基层锻炼的就业意识。

2.高校要加强工科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了缓解日趋严峻的就业难题,创业成为另辟蹊径、备受广大女生喜欢的一条“出路”。高校在女大学生创业中所起的作用和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创业教育与指导、社会沟通、心理辅导等。一是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为学生渗透创业理念,必要时采取实践教学。还可以开设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创业的教育课程,如创业营销、财务管理、创新思维等。二是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三是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如开展女大学生专题教育活动及采访创业成功女性。通过面对面的沟通,逐渐消除女大学生创业的畏惧感,提高心理耐受力。四是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创业实践基金,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组织女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选定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推动家庭成为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坚强后盾。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是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坚强后盾。父母及家人对就业的态度往往会对学生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学而优则仕”“铁饭碗”“白领”及“金领”等观念的影响,一些家庭对女大学生就业或自主创业持质疑或不支持的态度。因此,要争取构建集政府、高校、家庭、学生为一体的长效沟通机制,积极引导家庭成员转变旧有观念,减少工科女生就业阻力。

4.工科女生自身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及时进行心理调适。一是应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从工科女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她们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对待就业的主观愿望同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争取人职匹配。二是要充满自信。自信是一种品格、一种态度,只有自信起来,对未来充满信心,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大学生就业亦如此。要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只要在竞争中奋力拼搏,最终就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三是学会调整就业心态。常言道:“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听任何人做思想工作都不如自己把事情想通。工科女生要学会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客观审视自己在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自己更适合做哪些工作,并且在就业择业过程中,要主动地进行心理调适,争取以健康的心态完成求职择业。

上一篇:试析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模式研究 下一篇:厨房的五种经典配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