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趣味性识字教学

时间:2022-10-20 12:38:50

浅谈趣味性识字教学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学生“人生识字聪明始”,笔者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现将笔者在创新识字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常常能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讲故事,编口诀等方式识记生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学习“拔”字,学生编出了小故事:几位小朋友手握绳子拔河,“友”上边的点就是小朋友头上出的汗。再如,学习“画”字,学生编出谜语“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学习“春”字时,编出谜语“三人看日落”;学习“金”字时,编出谜语“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

借助熟字,让学生在自主中复习巩固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在尝试教学中,笔者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报”与“服”,“近”与“听”,“惊”与“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旧字。另外,在尝试识字教学中,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的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例如,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别写在卡片上的几种形态的“点”,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说这些字加上“点”后会变成什么字。如“大”可变成“太”“头”,“人”变成“火”,“干”变成“平”,“木”变成“米”等等。

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尝试中比较运用

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性较强¸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运用新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比以往善于观察了,识字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乌鸦喝水》中有两个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学生常常误写成“渴水”和“口喝”。此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分析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找到了答案。有的说:“因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会口渴。”有的说:“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左边有三点水。”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中提高识字效果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伴、教师、家长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为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这种识记过程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再如提示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注意路边的广告牌,节假日记住节假日名称等。

尽早阅读法,让学生在尝试中提高阅读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儿童阅读是他们形成自学能力,主动发展的基础。为此,应当大力发展能使儿童尽早阅读,进入意义场的语文教育,并且把这种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突破口。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星源小学)

上一篇:改进作文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