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故乡一样的学校

时间:2022-10-20 12:29:25

像故乡一样的学校

台湾有位诗人写道:“原来是一所学校,最后成了故乡。”读来,一阵惊喜与激动,也陷入了久久的深思:故乡和学校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何谓故乡一样的学校?学校又怎样就变成了故乡?

著名诗人冯至在晚年撰写的《昆明往事》开篇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觉得更健康?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你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而不感到矛盾?’我可以一连串地回答:‘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昆明。’”冯先生说的“昆明”实际上就是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是什么原因让冯先生对昆明这座城市念念不忘?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的吴讷孙(笔名鹿桥)在以母校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未央歌》中“饱享自由的读书空气,起居弦诵于美丽的昆明及淳厚古朴的昆明人之中”这句话,也许是最好的诠释。在冯先生及许多西南联大人心中,学校所给予的坚毅、执着、宽容、友爱、平等、包容等诸多元素已悄然无声地融入他们的血液中、深入到他们的骨髓里。据统计,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梁思成等35位院士,都曾先后生活和工作于昆明市的龙泉镇,这里完全可以称作是这些院士的第二故乡。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行进中。但故乡一样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故乡一样的学校,校园里应该有各色的花草树木。特级教师吴非(王栋生)老师说,他在家里喜欢读书,在校园里喜欢读树,并努力引导学生读书、读树。他还说,到任何一所学校,不看别的,就看有没有老树,老树是学校最忠实的传统,也是最美好的文化。校园里有树,不仅能美化校园,那些沧桑的古树,更能增添学校的历史感和厚重感,让学生在如华盖的绿荫中体味和传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蕴含的精神。运动区中挺拔的杨树和婀娜的垂柳,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生命的青春与活力;教学区中的石榴、樱桃、柿子等果树,能让孩子们在春去秋来中体味到从花开到结果的成熟过程;而生活区中的藤蔓、栀子花、映山红,既增添了校园的诗情画意,又有利于学生舒缓紧张的学习氛围和紧绷着的情绪。有位校长这样说过:“有树就有生气,有树就有学府气质。学生们可以和我一起到大树底下去做梦,做着教育的梦,做着人生的梦……”

故乡一样的学校,应该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有人说,水是一群不拿薪水的名师。这不仅让我联想到别号为“如水”的黑田孝高(日本丰田秀吉时代的大将军)的《水五则》:“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是水;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为雾霜,又或凝结成晶莹如明镜的冰等,不论其变化如何,但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水之清明透彻,能映照出蓝天的高远和圆月的高洁;水之洁身自好,能维护“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牌;水之追求,既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宏,更有滴水穿石的执着。

俞敏洪先生认为,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有水一样的精神。故乡一样的学校,有了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校园与喧闹的井市,自然便有了一些清静幽远的味道,这就为校园增添了一份宁静、优雅和淡泊;有了水的灵动,更能促进花草树木的万紫千红和鸟语花香,校园便增加了一份活力与和谐。

故乡一样的学校,应该是一本多彩的教科书。它们丰富而生动,神奇而具有诱惑力。在苗圃培育基地,学生们在劳动休憩之余,可以捉一只蝴蝶,想象一段梁祝既凄婉又美丽的故事;可以含一片树叶,吹奏一曲动听的歌儿;可以用简单的画笔,画出春天蓬勃的绿、秋天迷人的红和冬天皑皑的白雪。在春游或远足时,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行走在一个叫作田野的大课堂上,面对那些有模有样又多姿多彩的野花、野草、野菜,以及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庄稼地,孩子们的性格也会像那些蓬勃生长的植物一样,内心涌动着一股野性的力量、一股不服输的胆气和豪气。

故乡一样的学校,应有一位既专业又博学,既严厉又慈祥,既稳重又活泼的校长。可以像《窗外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那样:面对从便池里掏出一大堆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脏东西,却没有找到钱包的小豆豆,小林校长没有责备,只是很友好地说了一句“弄完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就走开了。也可以像陶行知那样,面对不愿学习的孩子,通过用强迫的方式逼公鸡进食的现场演讲方式,告诉老师们“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了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还可以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面对摘玫瑰花的孩子,再摘两朵大的玫瑰花作为奖品――一朵奖给这个“懂得爱”的孩子,另一朵奖给“懂得教育”孩子的妈妈。这样的奖励,就像春风一样,肯定会唤醒孩子心中那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

故乡一样的学校,应该有一批充满友情、亲情和温情,善于用启发、鼓励、微笑和赞美教育孩子的教师。著名作家林语堂有一个形象的说法:理想大学(笔者认为不仅仅是大学)应是一班不凡人格的人的吃饭所,这里碰见一位牛顿,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字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这些大师除吃饭外,学校送薪俸请他们住在校园里,使学生得以与其交流接触,受其熏陶。比如牛津、剑桥的大教授,抽着烟斗闲谈人生和学问,学生的素质就这样被“烟熏”了出来。面对学困生,教师“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苏格拉底语)”,用“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的方法,达到“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境界,让孩子们愉悦地行走在“我能行”的自信里。面对特长生,应记住罗森塔尔的话,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潜力都是无限的,引导孩子从平凡走向伟大,从普通走向辉煌,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面对领导关注、家长期盼的升学率,教师能够构建起有道德的课堂教学,不仅仅灌输一个个单一的符号或公式定理,不再靠非道德的加班加点的揉搓。面对早恋的孩子,不要用疾风暴雨的批评,而要循循善诱告诉孩子们,爱情是生命中一道美丽的彩虹,但是需要用真心、用责任去描绘,要教会孩子懂得,要为你爱的人负责。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曾这样描述他理想中的学校:“牵着中小学生的手,把他们引导到这些大师、巨人的身边,互作介绍以后,就悄悄地离开,让他们――这些代表辉煌过去的老人和将创造未来的孩子一起心贴心地谈话。我只躲在一旁静静地欣赏,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故乡一样的学校,诚如一位诗人所说,就是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友情,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能在心底里永久地保留。

(作者单位:山东日照市五莲县教研室)

上一篇:协和医院:信息化进程加速 改善医疗服务 下一篇:人家的男人有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