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增长、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贸易均衡汇率决定

时间:2022-10-20 12:07:22

进出口贸易增长、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贸易均衡汇率决定

摘要:非市场化商品和劳务、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速度差异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准确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当两国的技术进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相等且两国的贸易量为零增长速度时,才会出现零波动幅度的贸易均衡汇率;在两国或者多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存在贸易汇率波动均衡,但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应根据我国贸易汇率波动均衡特征制订和实施更具灵活性和弹性的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

关 键 词:国际贸易;人民币汇率;波动均衡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2-0091-05

一、引言

中国作为转型中的新兴国际贸易大国,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例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呈逐年递增之势,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指责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汇率制度完善和改革与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密切相关,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化转型与国际化背景下,科学合理地估算和确定实际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成为金融市场化转型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关键。在学术界,围绕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各种讨论和争论持续不断,实行更灵活的、更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已成为决策层和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各种政策建议纷纷出现。在开放的大国经济体系中,汇率作为重要的经济变量,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共同影响宏观国民经济的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均衡汇率理论也成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1]

一般而言,通过计量方法估计汇率的结构方程模型只对汇率变化的某一阶段具有解释力,标准模型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实际汇率的非黏性可能引起与从前均衡汇率的长期偏离,二是不能用风险补贴解释远期汇率偏离将来的即期汇率所造成的误差。均衡汇率模型主要考虑实际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认为均衡的实际汇率不随名义汇率制度的变动而变动,名义汇率制度为中性,均衡汇率模型是弹性价格的货币模型的扩展和一般化,考虑到多种贸易品和实际冲击。当然,均衡的汇率模型无法解释名义汇率波动下实际汇率更容易波动的特点。[2]均衡汇率往往作为判断汇率波动程度甚至失调的主要参考标准,可以把均衡汇率区分为名义均衡汇率与实际均衡汇率,前者指由外汇市场供求均衡时的汇率,后者指通过考虑到实体经济变量影响对名义均衡汇率进行调整后得到的汇率,在传统研究文献中,大多数经济学家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测算实际均衡汇率,但因为非贸易商品的存在,使得这种测算方法存在误差和缺陷,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一系列测算实际均衡汇率的研究方法例如“基本均衡汇率(funda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FEER)”、“行为均衡汇率(behavio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BEER)”被开发出来,[3]推动着均衡汇率理论研究的发展。施建淮、余海丰等学者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4]张斌利用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5]林伯强估算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并对实际汇率错位进行了测算,[6]张晓朴从理论与模型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7]Zhang,Z.则从实证调查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问题。[8]

从现有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文献来看,有如下特点:一是一些研究文献混合使用中国经济转型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经济转型以后的相关数据,使得所得出的相关结论的解释力受到限制;二是仍然缺乏关于经济转型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及其内在动因和规律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文献;三是大多数研究文献专注利用各种模型估算人民币均衡汇率并分析人民币汇率失调的程度和原因,对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内在规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仍嫌不足。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经济由传统的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存在着大量商品和劳务没有进入市场。二是因为不同国家在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速度方面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性,即使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贸易保持相对稳定,也存在汇率波动的可能性。三是即使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进出口增长速度保持相对稳定,进出口贸易处于均衡增长状态,仍然存在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因为不同国家有效劳动平分的人均产出水平和人均进出口水平的变化具有非平衡性,加之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使得贸易汇率波动均衡会不断的调整。因此,要准确计算转型社会进出口贸易均衡汇率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

二、进出口贸易增长与汇率波动:一个理论模型

2005年以来,随着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中国纺织品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引起了这些国家相关产业部门和决策层对中国进口商品的疑惑和恐惧,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论调和措施纷纷出台。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以篮子货币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美国的一些学界和政界人士指责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汇率操纵”,认为中国纺织品之所以具有竞争力主要是中国政府通过“汇率操纵”方式低估人民币币值,给予企业补助,降低了出口企业成本。有的政界人士甚至威胁要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基于惩罚“汇率操纵”的普遍性高额进口关税。欧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2006年2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节以此为背景,构建一个两国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增长与汇率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

现假定在一个由两个大国1、2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1国为净出口国,2国为净进口国,1国货币还不是国际货币,2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关键货币角色,两国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呈现出两种货币并存局面,在较长时间内1国存在着货币错配现象。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两国之间的名义汇率为?兹12,1国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国采用浮动汇率制。1、2两国的生产函数分别为如下两式:

从图6可以看出,当1-g1-n1=1-g2-n2时,在由1、2两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当1国按有效劳动平分的人均净出口增长速度与2国按有效劳动平分的人均净进口增长速度相等,1国的贸易汇率波动曲线与2国的贸易汇率波动曲线相交于E点时,贸易汇率波动值等于零,1国本币汇率保持不变。

简言之,在两国或者多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技术进步、人口增长速度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贸易汇率波动均衡表现出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三种状态,使得汇率表现出升值、贬值和保持不变三种特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速度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非平衡变动,使得贸易汇率波动均衡也相应调整,出现贸易汇率波动均衡的调整,产生汇率波动均衡。

五、结论

由于存在着相当比例的非市场化商品与劳务,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速度也表现出差异性,使得准确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面临诸多困难。一国的贸易均衡汇率会随有效劳动人口人均净出口增长速度、净进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两国的技术进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相等,两国的贸易量增长速度为零时,才会出现零波动幅度的贸易均衡汇率。只要两国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即使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保持相对稳定,贸易均衡汇率也会发生波动,形成汇率风险。

在两国或者多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技术进步、人口增长速度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贸易均衡汇率波动表现出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三种状态,汇率表现出升值、贬值和保持不变三种特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进步速度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非平衡变动,贸易均衡汇率波动也会相应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则是与之适应的汇率制度安排。应针对我国转型时期开放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特征,制订科学合理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需要强调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必须根据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技术进步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适时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使得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表现出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其二,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进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商品和劳务数量增多,进出口贸易量增加和贸易增长速度提高,在深化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贸易摩擦和冲突,导致贸易汇率波动和均衡调整,形成汇率风险,必须制订相应对策。

其三,应根据我国与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例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在经济增长速度、进出口增长速度、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速度等经济指标之间的动态变化,适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滞后拖延。

――――――――

参考文献:

[1]夏斌,陈道富.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 经济研究,2006(2).

[2]姜波克,陆前进. 汇率理论和政策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Clark,P.B. and Macdonald,R.,1999, Exchange Rates and Economic Fundationals: A Methological Comparsion of BEERs and FEERs,in Macdonald,R.,and Stein,J.(eds),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4]施建淮,余海丰.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J]. 经济研究,2005(4).

[5]张斌. 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小的单方程模型研究[J]. 世界经济,2003(11).

[6]林伯强. 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J]. 经济研究,2002(12).

[7]张晓朴. 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与模型[J]. 经济研究,1999(12).

[8]Zhang,Z., 2001, Real Exchange Rate Mis alignment in Chin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Vol.29.

责任编校:一诺

International Trade Growth , RMB Fluctuation andTrade Exchange Rate Equilibrium of China in Transition Period: A Two-country Model and Policies Analysis

XU Mei

(China Foreign Affaire University,Beijing100037)

Abstract:Based on economic transition of China and literatures on foreign exchange rate of RMB, this paper induces a two-country theory model to analyzes RMB fluctuation and equilibrium for export and import in China,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some problems of RMB reform. This paper points out: (1)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calculate RMB value correctly because of non-market goods and serves in transition economy; (2)equilibri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ould emerge only inrigid conditions;(3) foreign exchange rate equilibrium exhibi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4) flexible policies for trade and foreign exchange rate should be suitable for China.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foreign exchange rate of RMB, fluctuation equilibrium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下一篇:内外资企业产业集聚关系:基于基尼系数的经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