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内涵 张扬个性 渐进提高

时间:2022-10-19 11:30:52

[摘 要]课程资源是包括小学综合实践在内的一切课程的教学信息源,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所必须运用到的零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才能对课程产生根本性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79-02

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信息来源,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寻找信息源作为备课的原材料,这样才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教师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来自于学生、教材,其他常用的还有练习册、教学设备、教师的经验和技能、师生情感态度和大自然等资源。如今,很多教师还拓展到了社会、家庭,几乎所有教师可以接|到而且是学生迟早必须了解的范围。可以说,在课程改革以后,一切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都成了学科的课程资源。而小学综合实践课是小学各门学科的综合体,它没有教材,这既可以说是好事,也可以说是坏事。好事是因为教师设置该课程的初衷就是希望各地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没有教材,给了教师最大的自;坏事是因为没有教材使人深感无依无靠,说惯了“拿出课本翻到第x页”的教师,一下不能说了,犹如盲人失去了天天使用的拐杖一般,手足无措。其实,一门完全放开了资源的课程,如果教师拥有现代民主思想,又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那么,面对这样的课程资源开放的局面,就会如鱼得水。因此,教师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在课程改革一路深化的形势下,让学生在没有教材的综合课上“百花齐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健康成长。

一、开发整合,丰富内涵

由于打破了教材的制约,小学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备课就比较容易,只要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就行。因此,教师就可以从身边或者更远的视线之处入手,搜集上课所需的资源,既不需要区别什么学科,也不需要遵循教学规律,自己做主。同时,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备选,在茫茫资源海洋中定一个什么主题,怎样配合进行资源选择,然后又该如何将资源整合为可以操作的一节课,让学生获得持续性发展等,都在考量着教师的综合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对自己所教科目建设课程资源库,就能在任何一个阶段一眼就看到学生的发展程度,从而便于拣选备课资料,简化自己的备课过程。因此,我对所教科目课程资源的建设是比较重视的,其资源库还算比较丰富。除了有校内资源,如学生、教师、学校的一切软件、硬件外,还有校外资源,如家庭、媒体、自然、社会及其延伸的各种要素。其中的物质部分是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的,如学校的电子白板、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各种标本,校外的各种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商场和自然山水等,我对它们进行记忆、选择、运用。有一部分是可能随时发生教师不可控的改变,如家庭、媒体、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社会热点等,对它们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主要影响到学生的因素,我会予以及时的关注。另一部分是教师自己可操控又有必要不断提升的,主要是教师自身的技能、素养与学生的素质,我会很主动地去提升和了解。或者听同行的课,看网络视频;或者翻阅论文、课件、教案;又或者在教学实践后进行反思,与学生交流,课堂上进行师生交互评价,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写课堂收获等。

把这些统统纳入自己的课程资源库后,便是整合应用的问题了。开始上综合实践课那段时间,我一直被很多问题所困扰:这么多的资源从哪里入手呢?要选定什么主题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怎样组合材料?其实,直到今天,我虽然已经梳理出一些方法,但依然为主题的选定而发愁,也会为材料的组合调整而苦恼,因为铁打的武器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流水的兵。为了让刚进校的一年级新生爱上学校生活,我打算设计一个关于“可爱的学校”的主题活动,但是纠结在是介绍学校环境,还是走进学校生活,或是校园是我家,这几个方面都有学生因陌生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最后考虑到最基本的是学校环境,学生常有因为不熟悉学校环境而影响上课的情况出现,于是我确定了这一主题。在参考了其他教师的教案后,我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重新选材与整合,如从喜不喜欢学校、最喜欢学校哪个地方导入。这时学生还不太能说清楚各处名称,在学生“这里”“那里”的表述中,我播放相应的图片,并一一告诉学生其名称,最后带领他们走过这些地方,感受并说出学校的美丽。

二、追求发展,张扬个性

从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课程性质来看,这门课确实让师生双方都很自由,学生学得轻松,而教师并不如此,因为教师要殚精竭虑地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而且这种收获还是综合性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朋友对挑食的睿智理解,甲小朋友对乙小朋友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都是小孩挑食,大人不挑食了。”乙:“为什么?”甲:“因为大人都买自己爱吃的,哪还用挑食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小孩)依然挑食,只是教师(大人)不仅不能用(买)自己喜欢的资料(食物),还要极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让他们的正面个性得到合理、高效的发展。

我在备课前会将目光放得比较长远,没有了教材,虽然能够拥有“天高任我飞,海阔凭我跃”的霸气,但要设计一节优秀的课,首先考虑的必须是学生。因此,我总是会对各班的学生进行一个大体的了解。利用第一节课的时间对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多与他们交流,利用课间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然后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或者从广阔的可选课程资源中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又或者选择他们喜欢的形式,构思一个个、一组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在其中释放自己的个性,促进自己的成长。

在教学三年级时,为让学生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的车辆及有关人、物的认识,我设计了一课“车的世界”。首先我在路上和校门口拍摄了一些各种车辆在马路上行驶的照片作为新课导入,有些人认出了熟人或自己家的车,非常兴奋。然后我从网上下载了他们认知范围内的车型,让学生玩“猜猜猜”的游戏。第三环节让学生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特殊车辆,如救护车、消防车、运钞车、清扫车、警车等,再认识几种不常见的特殊车辆,如搅拌车、推土车、公路清障车、献血车、压路车等,都一一展示图片。第四环节是了解车的品牌,炫富的情况在这么小的孩子中也有出现,所以在讲述汽车品牌时,我特意讲解这种风气。最后是车的历史,我用表格加动态图形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汽车的发展历史。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去后设计并画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车。

三、寻找规律,渐进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课学习的难度是呈上升趋势的,学生年龄越大,他们所能接受的知识与能力难度就越大,情感价值观也就越复杂。因此,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难度和利用程度也需相应提高,这种提高不是无序的,而是有规律的。对应每一个年级的学生,他们都有相同和微小区别的心理特征,而班级之间也有所不同,每一个同学之间也是如此。教师不仅要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还应了解不同班级和大部分学生的变化情形,从中寻找这些人、物的变化规律,一方面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当下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也能培养教师的前瞻能力,使自己对课程资源的应用游刃有余。

我注意到,在成长过程中小学生性格上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越大越调皮,越大越脱离成人的控制,这就是家长常常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的原因,也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紧跟学习,而在孩子大了以后便不再陪伴学生学了,不是不想,而是无能为力。对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在家长对学生的管理日趋衰退之际,给予学生更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一例教案是为初入学的学生设计的,当学生到了四年级时,我感觉他们逐渐出现了一些厌学的情绪,有人在兴高采烈地传唱恶搞的《上学歌》:“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点着了,赶紧跑,轰隆一声学校没有了。”虽然不乏娱乐的因素,但从学生的态度上,还是能看出不如一年级学生那么单纯,二年级学生那么乖巧,三年级学生那么懂事了,而是渐渐淘气、顽劣起来。于是,我计划再上“可爱的学校”这一课,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去认知学校。对此,我提前一周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剩余学生由我安排进组),利用各种方式调查学校的规模、环境、设施以及所获得的荣誉等,用文字、照片、歌曲、图画、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综合模式更好)。上课时,我先播放了那首恶搞的《上学歌》,学生们哄堂大笑,我并没有批评,只是顺其自然地导入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和介绍自己小组的调查成果,然后各小组说说自己对调查结果的感想,再唱《上学歌》。这时我问:“还想炸学校吗?要不要再改编一下《上学歌》呢?”于是,课后出现了“我去上学校,发现宝贝了,同学美教室好,我要学得比你们都好”等版本。当然这节课的设计并非针对这首歌小题大做,而是看到学生不求上进甚至朝向歧途的趋势,才确定主题,因此结束前我做了一个延伸:我给出了十多个词语,让学生从中挑选(或自己另找),表述自己从一年级到现在对学校发生变化的感想。让我收获了一个他们自己总结的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更费时间。因此,学科教师在开发时,要做到有耐心,但在应用时则需谨慎再谨慎,要十分注意年级、班级与学生之间的异同,只有进行了资源的同课异构整合,才能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从而获得学生相应认知能力下的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课除课程标准外再无其他约束的特殊性和综合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它的优势,对于有上进心的任课教师而言,是一个非常适合提升自己的机会,沉醉其中的努力学习与思考,从而成为全能的超级教师。

上一篇:农村小学家校结合有利提高写字质量 下一篇:农村高年级留守儿童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