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实践

时间:2022-10-19 10:14:0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实践

【摘要】文章对做好高层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具体实例说明, 搞好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综观全局, 抓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

【关键词】高层建筑 项目管理 具体实例

前言

高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在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保证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其中,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诸多要素的质量保证非常重要。

一、 加强人的管理与控制

作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人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加强高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应将对人的管理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点。首先,对施工企业进行考察,了解工程队伍信誉,对中标施工单位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施工操作水平进行审查;对于特殊作业人员,应进行技术资质审查,保证持证上岗、持证施工。从而做到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控制手段。其次,强化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使其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观念,在加强质量教育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技术练兵,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施工能力、决策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施工组织能力和质量检查能力等,用质量说话。再次,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考虑各种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针对项目特点,制定施工质量保证计划和质量检验规范;对施工计划进行严格审核,保证人与任务的平衡;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总结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防止人为事故发生。

二、加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材料是高层建筑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建筑实体的核心要素,其质量好坏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正确选择施工材料、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应选择职业道德好、质量鉴定水平高的采购人员以及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密切关注材料信息动态,保证采购的材料与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相符合;加强对进场原材料的检查验收。同时,根据工程变更情况和进度适当调整材料采购数量、进场时间,做好检验.抽样检查、试验、存放、使用的监督工作,各种防护、保养措施应齐全有效。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按照规定进行塔吊基础施工、安装和拆除,立塔后进行全面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搅拌机、钢筋加工焊接设备、电梯、翻斗车等中小型机械,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时,应搭设专用操作棚,使用时,应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合理的防护措施。

三、加强施工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与控制

在工序管理方面,以预防为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质量检查点。将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安全条件、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人员行为。常见质量问题等作为重点质量检查项目;对工序操作质量进行巡查,对重要部位施工质量进行动态跟踪检查,掌握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总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使工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及时进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检验,做好检查记录工作。收集工程质量检测及验收材料,为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分析提供依据。

高层建筑施工操作难度相较于普通建筑工程要大,经常会发生位移现象,应加强垂直度、轴线、标高线的控制。受各种因素影响,高层建筑旋工过程中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必须关注混凝土强度,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高层建筑施中混凝土使用量较大,强度较高,加上受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影响,容易出现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美观性,还影响建筑耐久性和安全性。最好选用矿渣水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添加适量缓凝剂,控制好混凝土浇筑温度,做好混凝土表面保温工作,从而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好控制在25℃以内,避免裂缝产生。对于钢筋工程,钢筋质量应符合要求.采用等强锥螺纹配合冷挤压连接直径≥?22的钢筋,其余采用绑扎搭接接头:重点检查剪力墙洞口、连梁、边缘构件、框架柱、节点的钢筋、配筋的锚固、加密位置及边角,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对绑扎成型的钢筋进行验收。

四、 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

1、 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组织设计要符合施工安全的要求,并服务于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制定高层建筑的专项施工方案,要具有指导意义的施工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编制高支模、深基坑、施工机械设备安装(拆除)外脚手架、高处作业、施工用电等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2、 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应该从加强管理着手,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延伸到安装拆卸方案制订、安拆过程的监督和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员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等方面,都须制定完整的管理监督制度,只有制定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有章可循,才能使高层建筑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有序状态。

3、加强施工环境的管理与控制

文明施工是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必须制定相应措施加强对施工环境的管理和控制:比如施工路段定时洒水,运输车辆加盖篷布。施工现场堆置的粉性材料、油料、化学物品等应覆盖篷布,搅拌站应远离居民区且设置在下风向等.以达到文明施工的目的,减轻环境污染。

五、具体工程管理实践

广东河源某高层商住楼广场,为二栋二十层高层建筑,附有一层地下室。其中第1至4层为商场,5层为管道层,车库和设备层安放在地下室里。

1、整体工程施工流程管理与控制

对整体工程施工流程控制与管理是高层施工工程项目的管理关键,科学合理制定流程管理计划,能把人、材、机等调配到最佳状态,保证质量与进度能按计划进行。

(1)施工流水控制。

根据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及塔楼划分施工施工流水段,可分为三大区域,包括主体核心区、主体区、主体以外区域。在进行具体工程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流水施工方式。制定施工总体流程方案时,应把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的流水作为重点研究。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高层建筑施工总体流程有平行施工、依次施工和流水施工三种基本方式。三种流水施工方式各有优缺点,可择优选择。本工程业主要求尽早完工,以便能及时回笼资金,故采取了塔楼先行的依次施工流水方式。

(2)塔楼施工流程。

由于塔楼施工工序多、作业面不大,单就结构工程施工的工序就超过10道,而每一道序又需要独立时间和作业空间。因而塔楼施工作业空间显得十分宝贵,一定要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施工工艺顺序,在垂直方向合理安排作业空间,保证各工序自下而上流水施工。进行科学安排施工流程后,让相关分部分项工程有序搭接流水,平均施工速度达到3 d/层。

2、主要专业施工技术及管理控制

(1)钢筋工程

①本工程平台楼板、筒体墙等需要进行绑扎钢筋网。两行钢筋的相交点要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形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网的相交点要绑扎牢固。为防止变形,相邻绑扎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楼板上下排钢筋之间应放置“凸”“丌”形?12撑筋,以保证双排钢筋间距。正确筒简体的钢筋采用“∽”箍加混凝土垫块。柱用带铅丝的混凝土垫块,梁板用混凝土垫块来控制混凝土保护层。

②保证柱或梁中的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支叉点均应扎牢,箍筋与纵向钢筋的支叉点可成梅花或交错扎牢,以防骨架歪斜;箍筋接头在梁中沿纵向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筋上,在柱中沿竖方向交错布置并在箍筋与柱角竖向钢筋的交接点上。

③悬臂板和排口的上部钢筋应位置正确,以防止雨蓬板和挑沿板表面出现裂缝,雨蓬及挑沿的上部钢筋应用支架撑起固定。

(2)模板工程

①本工程采用门架式多功能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根据设计方案,柱子的规格共有五种,定型模板为角铁框九夹板面板,弧形梁为50mm厚木底板和钢制定型侧板。其他梁、平台则用50mm厚木板及九夹板。

②安装模板和支撑系统时,要备有临时固定设施,避免倾覆,保持撑杆垂直,搭头须紧密牢固,不能出现漏浆、爆模、变形。

③电梯井内模采用筒模,井架固定,拆卸模板用神仙葫芦起吊模板,外模则采用定型专用片型大模,并用对拉螺栓控制位置及断面尺寸。

(3)混凝土工程

①在进行上部结构混凝土浇注时,每层都要采用二次浇注,柱和筒体墙为1次,梁板为1次。

②泵送混凝土。

1)设置输送管:

要控制好垂直输送管和水平输送管二者长度的比值宜在3:1以内,水平输送管从固定泵通过弯管朝上输送,垂直输送管通过管道井向上传送,井壁每隔2m放预埋铁件,将垂直输送管固定在井筒上,水平输进管用?48 x3 5钢脚手管作支承架。

2)在搅拌机卸料口处安设混凝土固定泵。浇筑时设置布料机,设置点用?48钢管和脚手板搭置高50cm的支承平台,平台处支撑要牢固。

(4)制定安全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针对相应的施工分部分项工程,制定专项的安全控制措施,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把安全意识落实到每一位施工人员身上。对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机械安装拆卸,则安排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作业。落实高空作业防护措施,高空作业要一切按规范操作,做好防护措施。

六、结束语

上述工程经过制定科学严密的施工管理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目前工程已按时完成,通过验收,投入使用,实现了业主的预期目标。

实践证明,通过对高层建筑项目进行有效管理,能保证项目质量达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良好收益。广大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使高层建筑项目管理水平更上一台阶。

参考文献

[1]吕跃军,浅谈高层建筑质量管理控制,青海科技,2011.

[2]李劲松,试论高层建筑质量监理的控制要点,科技资讯,2007

[3]唐昊,浅析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上一篇:山区高速公路驾驶员不同平面线形条件下视觉特... 下一篇:论工程材料检测对工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