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时间:2022-10-19 09:02:58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摘 要:通化县金斗乡是一个典型的东北水稻之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盛产出远近闻名的优质稻米。随着时代的发展水稻栽培技术也得到飞跃式发展。近些年来,企业加农户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出现,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和壮大。给当地生产者们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生产中发现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种植户们,最突出的就是有些订单优良品种容易倒伏的现象严重,比如稻花香2号。对此曾采取很多措施但效果不佳。今年高光效栽培技术的推广,与之前的多措并举,形成了一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较好地克服和解决了多年来的困扰。

关键词: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优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水稻高光效新型综合栽培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风、光、温等气候资源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的新型栽培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水稻群体微气象环境,通风好、透光性高,边际效应明显,秆壮抗倒伏。其核心技术是将传统的栽培行向变为西南-东北向,本地区适宜角度为磁南偏西20°;将传统30cm的等行距改为大行距50cm和小行距20cm的组合行。株距为13~15cm,采用拐子苗插法。

1 科学选种,培育壮秧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通过审定的,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分蘖能力强,产量高的优质水稻品种。可采用简塑钵盘育苗或简塑旱育苗。选无污染、背风、向阳,水电源方便,地势高,排水良好,无盐碱,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方建育秧大棚。旱田表层土、腐殖土及腐熟农家肥按5∶2∶2比例混合过5目筛后做苗床土,选择当地主推优良品种,于4月上旬播种,播前晒种2~3d;用1∶1.13的盐水选种;用咪鲜胺浸种4~6d;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放在保温处催芽2d,然后摊开晾晒,用配套播种器播种,保证每钵2~3粒芽种,简塑旱育苗播催芽种子0.15~0.2kg/m2。苗期管理中播种至出苗阶段保证水分;出苗1叶1心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晴天进行适当通风炼苗,保持床土湿润;1.5~3.0叶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床面要略呈干燥,高温天气要及时通风,控制秧苗徒长,在两叶一心期追一次离乳肥,每平方米苗床追施硫酸铵30g兑水100倍喷浇,施后用清水冲洗1次,以免化肥烧叶,3.0叶至移栽阶段每天浇1次透水,要大通风炼苗,插秧前4~5d晚间不盖膜炼苗,追施送嫁肥,每平方米施硫酸铵60g,兑水100倍喷施,施后用清水冲洗1次,以免化肥烧叶。

2 精细整地、配方施肥

在5月上、中旬对稻田进行耕翻,耕翻深度15~20cm,做到深浅一致,犁底平,不留生格子,每1hm2施农家肥12t、纯N 70kg、P2O5 100kg、K2O 50kg后耙平,要做到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上软下松,为水稻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5月中下旬当秧龄35~45d,叶龄4.0~4.5叶,苗高13~17cm,根数12~14条,百株地上干重2.8g以上时,即可移栽。插秧前,用罗盘定向,将插秧行向定为磁南偏西20°,做出标线,在标线一侧插2行秧苗,行距20cm,株距15cm。插秧时采用拐子苗插法,插完这2行后,留出50cm作为大行距,再按上述方法插2行。依此类推,做到不漏插、保证穴苗数3~4棵,深浅一致;插秧时最好用插秧架,以保证行直行正,光能利用率更高。

3 科学管理:包括灌溉、追肥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3.1 灌溉

移栽时保持1~3cm水层,移栽后至返青采用深水护苗,水深一般在5~7cm,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采用浅水灌溉,水深保持3~5cm为宜;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6月下旬~7月上旬)采用深水灌溉或间断湿润灌溉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至乳熟期(7月上旬~8月下旬)采用1~2cm浅水灌溉,若孕穗期遇17℃以下低温深灌(10~20cm)护胎;乳熟至收获前1周(8月下旬~9月中旬)稻田应保持土壤湿润,在收获前7d断水;灌溉要采用昼停夜灌方式进行。

3.2 施肥

插秧20d后(6月15~20日前后)每1hm2施纯N 50kg促分蘖肥;出穗前30d(7月5日前后)每1hm2施纯N 20kg、K2O 50kg攻穗肥;8月中旬~9月中旬喷施叶面肥2~3次。3.3 主要病虫草害的药剂防治

移栽后5~7d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施药后保持水层4~5cm、5~7d;7月中下旬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兑水500倍喷雾防治稻瘟病;在孕穗中后期每1hm2用井岗霉素150~200g兑水750kg喷雾防治稻曲病;在7月上中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5%锐劲特加杀虫双进行喷雾或喷浇防治水稻二化螟。

4 适时收获

当籽粒的90%以上变黄成熟,穗轴有1/3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即可收获。

高光效新型综合栽培技术是一项保障粮食增产增效的创新型技术,不仅有效增强了优质品种的抗倒伏等性能,运用此项技术还能够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及增产潜力,对土壤持续性耕作也有很大作用。

作者简介:肖庆国(1978-),男,吉林通化县人。通化县金斗乡农业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及特产业;李永富(1971-),男,辽宁辽阳人,通化县金斗乡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上一篇:黄瓜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技术 下一篇:烟草霜霉病的危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