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教材资源,有效教学英语文化

时间:2022-10-19 08:52:40

合理开发教材资源,有效教学英语文化

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曾说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而文化是语言的重要载体,没有语言的交流,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两者交叉渗透,水融,是不容割裂的依存关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具体说明了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同时建立培养文化意识,是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在英语教学中要落实好文化教学和培养小学生文化意识的目标,需要教师合理开发多种教学资源,营造出适当的文化语境,通过中外文化异同的比较,增加学生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力。

一、研读语篇,寻找语言文化的出发点

新教材以单元教学来编排,单元之间均有独立的单元话题,而每个单元又至少有两篇与单元话题紧密相连的语篇,并且这些语篇在单元知识覆盖面上是位居榜首的。语篇是单元话题的具体表现,是语言交流的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正因为如此,教师不但要深究语篇中的语言知识点,也当探究语篇中的文化知识点,在研读语篇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将隐含在内的文化内涵寻找出来,锲而不舍地将语言知识点与文化知识点自然连接,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时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语言运用的生动性和文化差异的多样性,这样英语教学才会更趋于一种全面,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才会趋于一种可能。

【案例分析】译林版四年级下册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Story time部分主要场景有两个:①苏海、苏阳为参加聚会,挑选合适的衣服;②在聚会上,孩子们谈论彼此的衣服。主要涉及的语言知识点包括衣服类的单词,评价、建议类的句型和衣服所属的问题。那么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是什么呢?研读文本,不难发现此语篇展开的聚会场景乃是老外乐此不疲的化妆舞会Fancy Dress Party,但是对于国内学生来讲,却是相当陌生。基于此,课始,教师播放了大量色彩艳丽的化妆舞会图片,从视觉上满足了学生的胃口;之后,课代表宣读了课前收集到的关于Fancy Dress Party的情报资料,具体解释了化装舞会的历史由来;然后,教师一连三问:①Do you like Fancy Dress Party?②Why?③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party?从直观到形象刺激了学生们参加聚会的欲望。那么课文的教学,就有了文化的底色,学生学习语篇也有了更多样的体验。

【反思】语言来源于生活,更成长于环境,那么英语教学就应该注重语言生长的原点。为此,教师教学的目光就当聚焦在英语如何在英语国家中被人们所运用。任何空穴来风式的英语教学不但脱离实际,更是流于形式。为了杜绝这样情况的发生,教师就应对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文化知识有所了解。教师从原点处出发,走向文化的领域,挖掘出教材更深层的意蕴,在文化中研究文本,为英语教学创设出更浓厚的文化语境。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就是追根溯源地寻找出将语言与文化契合点,将语篇的教学培植在原生态中,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教学了谈论衣物的口语交际内容,更让学生在Fancy Dress Party中体验了“Party文化”,让学生明确了语言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得他们在不同的场合敢于开口,正确地使用英语语言。

二、文化板块,寻找语言文化的融合点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自然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作为外语学科,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文化意识难以自然习得。为此,教师就应善用教材,探寻语言文化的融合地带,对语言蕴含的文化知识精心组织予以教学。自五、六年级新教材实施一年以来,我们发现每册书中,单元之间出现了Culture time板块,以六年级上、下两册为例,共16个新授单元中,就有10个单元编有文化板块,从上册的英国学校假期、各国地铁的不同说法、中西方节假日等文化知识到下册的有关早餐、交通规则、社交礼仪等方面的中外文化差异,一改从前一线教学“文化知识匮乏,教师教学凭感觉下手”的情况,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有了教学内容上的显性体现,文化教学不再是盲人摸象,毫无章法。

【案例分析】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Culture time部分的内容是Liu Tao says : “Earth Day is on 22nd April.” Mike says: “ World Environmen Day is on 5th June.” Yang Ling says: “We should love and protect our Earth.” 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的时候,顺应Unit 7 Protect the Earth大单元情境,让学生不但及时了解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的具体日期,还适时追问学生:“We should love and protect our Earth. But what should we do? What should we not do?Let’s make a poster. OK?”课堂之上,学生们积极思考,反响很大。课后,他们集思广益,绘制出各种各样保护地球的英语海报。学生干部评选出最佳海报,教师予以评奖,之后还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进行展览。

【反思】教材是师生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而新教材的实施更是突破了老教材的局限,从篇幅上完善了文化知识的补充,虽然不可能穷尽中英文化所有的差异,但确实为英语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使得教师也多了一份课程的文化意识,而这正是合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又一脚手架。保护地球的话题貌似老生常谈,可却与人类息息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说,空洞的道理多讲收效甚微,只有具体的行为准则才是对其生活实际的指导。关于保护环境的节日介绍,填补了学生此常识上的空白。从以上内容可见,教师如何依托教材资源,寻找出语言与文化的融合点,从国际文化的角度,让学生用英语动脑动手,感悟着语言文化中的魅力,为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三、差异比较,寻找语言文化的交叉点

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作为母语的中文和作为外语的英文自然是差异显著。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英文,会说两句外语而已,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外国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简而言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但是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编排上不可能穷尽所有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自然带有局限性。那么如何突破这样的局限性,让教学走向一种宽广呢?当然是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见机引用相关英语文化的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比较,由此领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加深他们对两种文化的领悟,在领悟中,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案例分析】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 1 I like dogs单元话题与功能主要是表述对动物的喜好,所以教师就以“dog:与人友善or令人厌恶”为题,与学生一同探究东西方文化中对dog褒贬不一的说法:西方人视狗为友,言语之中透出喜爱(a lucky dog幸运儿、a clever dog聪明人、gay dog快活人等);但是中国人却鄙视狗,言语之中充满敌视(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等),这种对狗的认识差异,使学生感受了文化不同语言还会如此的妙趣横生。再如译林版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单元话题与功能是主要解决水果的所属问题,因此教师在此又以“吃不得的apple”,说明美国人如何在生活中使用apple,表达对苹果的情有独钟:比如the Big Apple指代纽约市,再如the apple of one’s eye指代某家的掌上明珠,还比如in apple-pie order指代一切非常井然有序,等等,而这些“吃不得的apple”又让学生惊奇一把。

【反思】英语作为外民族语言文化,不仅包含通过表象即可理解的部分,同时还包括因思维方式的不一致而无法从表面现象进行理解的部分。所以,教会学生表面上的单词发音并不难,但教会他们说话得体却是不易。而说话得体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为此,教师就要站在语言教学的高度,坚持语言交际性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认识其工具性,也要坚持见机引入一些中西方文化习俗,让学生体会其人文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尊重他国的语言和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就是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文化资源:先是顺应动物的话题,有目的地选择dog来说明同一角度但文化观点的不同;后来又迎合水果的话题,折中选择了apple作为文化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下的语言指代功能。语言交际中,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学生及时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禁忌,日后运用英语才不至于陷入“虽能发音,却不会说话或是不敢说话”的尴尬境地。

文化是人类穿越漫漫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人文精髓,它博大精深,又包罗万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是为他们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英语时,开发、生成、利用合理的文化资源,会让交流的过程,不单有语言,还有一种文化的气息。因此,要将学生培养为真正的语言使者,让他们做更自信的交流,英语文化意识的教学势在必行。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214400)

上一篇:Sandwich教学在临床医学本专科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转化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