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19 08:38:20

【前言】促进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创业教育的实践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是硅谷地区成功的创新和创业刺激了大学创业教育的需求。1967年,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开创了现代的MBA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968年,百森商学院第一个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方向。在之后的30多年中,创业...

促进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面临经济发展新的形式,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以创业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再一次以新的视角被提出并推动实践。通过全面阐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素的构成,并结合作者所在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指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结构,即创业教育组织条件保障、创业教育内容与体系完善、创业实践运作平台构建、校企联合师资队伍打造、创业文化建设支撑。

[关键词]创业型人才;系统化结构;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1−0035−03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金融风暴的蔓延,企业削减就业岗位,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指出未来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同时教育部已从2008年开始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专门列出“创业教育”专项。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体制和机制均将发生重大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在获得师资、生源、毕业生就业机会、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等办学的基本资源方面,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政府和社会对高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及能力将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正在以一种新的角度和方式再一次被提出和实施。

一、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创业教育的实践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是硅谷地区成功的创新和创业刺激了大学创业教育的需求。1967年,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开创了现代的MBA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968年,百森商学院第一个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方向。在之后的30多年中,创业学几乎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到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1]。

近几年来,国外其他国家下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先是建立一大批创业孵化园区,继而突出对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有的国家将此列入政府对公立大学办学的基本要求,有的由政府建立专门的全国性机构予以推进,有的在国内开展评选创业型大学的活动。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新理念,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早在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大等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团中央、原人事部和劳动部也从各自的角度组织开展这项工作。我国高校虽然在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伴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纷纷建设了一批创业孵化基地或园区,但总体上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在实际运作中重“技术层面”(如园区的硬件建设、只停留于对少数大学生科技发明的政策支持等)、轻“软环境建设”(如对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等)[3],因此发展缓慢,成效不显著。近两年,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政府或高校,逐渐兴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的建设行动,在全面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以及优秀项目孵化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对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趋势形成共识。

二、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素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综合素质与企业家精神培养为目标,以创业实践活动为平台,以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重点、以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创业知识为基础的特殊人才教育模式,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一)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

这种意识与精神是内心深处固化的无法磨灭的物质,它包括敢为人先、不怕风险、敢于拼搏、坚持不懈、不怕挫折、顽强向上的人格气质。这种创业精神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自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创业技能的培养

创业技能表现为创业过程中实践操作能力或经验,包括对团队组织与管理能力、外部关系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能力,把握市场机遇与防范风险的能力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能力等。

(三)创业知识结构

创业社会知识包括技术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社会知识。

三、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措施

(一)成立专门机构

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全新的人才培养改革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相关业务职能,为了提高推动的效力、抛开各种利益纠葛、有效整合多方面的资源、系统化地规划和解决问题,需要由专门的人员组建独立的工作机构,赋予必要的职权。如厦门理工学院就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直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赋予园区面向大学生全面开展创业与职业发展教育、创业项目实践与孵化、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三大工作职能,并配备专门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场地与运行经费,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整合共享企业一线资源,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

(二)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旨在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把创业精神内化到学生人格中去。创业教育既需要讲授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更需要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实践训练、专业竞赛、科研活动、夯实学生业务知识,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精神、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创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

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可以分两个不同的层次开展,一个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创业精神为主的创业教育和职业发展启蒙教育,并纳入人才培养教学学分计划,另一个是与企业联合实施创业实验班计划,在全校范围内选拔生源,与企业共同设计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实行精英教育,旨在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未来随着专业师资、培养体系、硬件条件的进一步成熟,可以尝试开设“创业学”、“创业管理”或创业工程等专业[4],培养真正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专门创业型人才。

(三)建立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中心

学校可以建立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中心,为一部分具备创业实践潜能与条件的学生提供实战平台。根据创业实践项目成熟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体验型(工作室型)与孵化型(注册型),并给予不同的支持与辅导,包括提供免费、统一的场地、设施支持, 优先购买其服务或产品、提供创业种子基金、协助社会推介、开展创业培训与辅导等等。虽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不一定很高,也许许多项目最终都会面临失败,但提供这样一个实战的机会,将使他们从中真正体会创业的精神与人生拼搏的价值,这种感受也必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因此,对于这种实战的价值判断,更应该在意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 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

创新创业教研室可以是一个开放性、自愿参与的教研团队。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的目的是通过整合全校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规范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全校的开展,使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再上新台阶。其成员可以是具有企业实战经验的,可以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也可以是具有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优势的。

2. 积极打造特色的企业家导师队伍

高校还应该积极打造一批较为稳定、水平教高的来自于企业一线的创业及职业发展导师,这支优秀的企业家导师队伍在创业与职业发展课程、创业沙龙、项目辅导、实习实训等方面都有着专职教师队伍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创新创业研究

理论研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可以依托创新创业教研室组织创新创业师资定期进行专题研讨,设计教学模块、编写教材、申报“创新、创业”课题。

(五)全面开展创业文化建设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创业文化如果能传播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可以开展如下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1)主题讲座:企业家进校园,担任大学生创业与职业发展导师,定期到开展主题讲座。

(2)创业沙龙:定期为在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中心孵化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办创业沙龙,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创业团队答疑解惑。

(3)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

(4)组建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编辑创业期刊、开展各种交流与论坛。

(5)以就业为导向,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开展包括就业大赛、就业训练营、就业沙龙等一系列的活动。

总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改革,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创新和发展,[5]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组织到条件、从内容到体系、从师资到平台、从实践到理论,都需要全面的把握与思考,虽然任务艰巨,但实施创业教育是国际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是落实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是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发荣,成丙炎,程则思.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面推进创业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9,12(9):167-168.

[2]蒋心亚,张静.面对现实与未来:高校创业教育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9(14):50-51.

[3]田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6(8):61-62.

[4]张新来,粟雪.论大学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66(7):65-66.

[5]杨芳.创新创业教育方法[R].中南大学,2009:17.

上一篇:把清新和诗意推向极致 下一篇:开展第二课堂培育学生职业素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