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块理论与语块教学

时间:2022-10-19 07:08:41

语块理论与语块教学

摘 要:语块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具有特定的表达功能,可作为整体储存和提取。语块的掌握有助于言语产出的流利性和选词的地道性。二语习得研究发现,语块能力是二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把语块理论应用于目标语教学,能丰富应用语言学的学科理论。在实施语块教学法的课堂上,可通过输入、内化和输出等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辨认、学习、使用语块,从而使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语块,提高应用目标语的能力。

关键词:语块 语块特点 语块教学法 语块教学策略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语块,目前学术界对语块越来越给予关注。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语块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认为,语块在二语的产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语块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具有特定的表达功能,可作为整体储存和提取。语块的掌握有助于言语产出的流利性和选词的地道性。“基于使用的语言观认为:母语使用者广泛依赖语块进行交际。二语习得研究也发现:语块能力是二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段士平,2008:63)

一、语块

“语块”是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记忆库中,并可以作为预制板块供人们提取使用的多词单位,这就把名称为词块、搭配、类联接和预制语块等多词单位统统包括在内。也就是说,语块的概念淡化了原有的词汇与语法之间的界限,它不仅包括多词的搭配、句子框架,还可以扩大到句子甚至语篇。(段士平,2008:64)

“语块”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学家的奠基者之一George A. Miller,她于1956年首次提出了记忆中的“组块”,后被语言学家移植到语言领域,提出了语块的概念(李继民,2011:17)。语块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的英国卡迪夫大学的Alison Wray教授认为:“语块是一个存储在大脑中的整体预制块,在使用时从记忆中被整块调用,而不是按照语法规则产出或分析的连续或非连续的由词汇构成的语串。”(Wray,2002:9)

不同的语言学家们为了描述语块现象,从各自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出发创造和使用了多达57个术语,其中包括:multiple word unit(多词词汇单位)、lexical formulae(词汇程式)、lexical phrases(词汇短语)、lexical chunks(词汇组块)、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词汇化句干)、ready made complex units(预制复合结构)、lexical chunks(词汇组块)、cluster(词丛)、lexical bundle(词束)、formulaic expression(程序化表达)、phraseology(短语结构)、multi-word expression(多词表达)、prefab(预制语块)、recurring word combination(复现词组)、formulae(程式语)、lexical phrases(词汇片语)等。

可见,“同其他热点研究课题一样,语块研究也存在术语不一”(许家金、许宗瑞,2007:437)。国外学界各个时期的语块研究内容各有所侧重,如词级结构、短语结构、句子框架及句级结构。研究的视角不同,有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有的从语法学角度出发,还有的从形式角度出发。研究的范式不同,如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式。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如从语块本身的研究不断向相关领域渗透。(李继民,2011:18)

按照Nattinger & Decarrico(1992:1)所给的定义,语块就是指那些“multi-word lexical phenomena that exist somewha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poles of lexicon and syntax, conventionalized form/function composites that occur more frequently and have more idiomatically determined meaning than language that is put together each time.”

二、语块特点

(一)记忆特点

关于记忆的早期研究表明,人的记忆中保留有大量的语块语料信息。Nattinger & Decarrico(1992)认为,这种存在于人大脑中的语块数量会随着人们对所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而不断增加,而不断增加的语块有助于人们在大脑中存储更多的相关信息。语言不是由传统概念中的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是由多个词组成的语块所构成的。语块应该是语言整体习得并储存在记忆中的范例,它们多以多词组合形式出现,便于学习者展开学习和记忆。

(二)提取特点

语块是语言使用中形成的习惯性语言构块,在交际时可以整体快速提取使用。当组织句子需要语块时就会率先从人脑记忆库中提取出来,以帮助人们完成语言组织(亓文香,2008:54)。人们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从大脑的词汇库中调出那些预制短语,经过细微加工,就可组合成比较符合语法的句子,并使它们变成流利的语言来填充我们概念上的某些空白。(杨玉晨,1999:24)

(三)语用特点

“每个预制语块都有语用功能,表示同一功能的预制语块以语义场形式存储在大脑中,提取使用时根据交际语境、交际对象等具体情况,选取最适合的语块,这样,预制语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用能力,提高交际的得体性。”(王立非、张大凤,2006:20)

(四)交际特点

人们的某些语言交际策略是通过预制的语言板块来实现的,因此,预制语块可以使学习者获得一定的交际策略能力,以保证交际的成功完成。预制语块可以使学习者用还不能创造性地说出的惯例化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交际,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策略的能力。

语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准确率的提高,学习者学到的是组合起来的大词组和句型;2.学习任务难度的降低,学习者学到了一个固定的结构后就可以在语义上进行替换,创造出无数新内容,使语言有了生成力;3.迎合了认知学习技能“旧瓶装新酒”的习得特点,学习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学起来会比较轻松,并有机会不断调节,重建学习者中介语的语法体系;4.有意识的学习为无意识的习得打下基础。学习者有意识地掌握了大量的语言形式,有助于对目的语的语言规则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假设,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中介语系统,使之逐步趋于目的语。中介语是目标语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并且越来越接近目的语的、渐进的独立语言系统。

积累预制语块,提升思辨能力,构建语篇结构正迁移,注重信息交流,淡化语法规则,能够有效缓解学习者的认知压力,降低其情感焦虑,促进和强化其语篇思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这种类似于自己母语习得过程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目标语水平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目标语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认知加工能力,避免“僵化”现象,这正是目标语学习的理想境界。

三、语块教学法

语块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块理论,对目标语中的语块加大教学力度,使学生掌握其语法、语境和语篇意义,然后通过对大量语块的反复讲授和练习,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认知能力,把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他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亓文香,2008:55)。语块教学法的提出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语块教学是在语块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把语块理论应用于目标语教学,能丰富应用语言学的学科理论。

传统的语法教学重语法轻语境,交际法教学重语境轻语法。语块教学法的引进,并不是否定语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语块教学法是对目前的外语教学方法的补充,它可使教学和研究的目的更加集中和有所侧重。(亓文香,2008:58)

在实施语块教学法的课堂上,可通过输入、内化和输出等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辨认、学习、使用语块,从而使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语块,提高应用目标语的能力。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自己先找出语块,培养他们辨认和识别语块的能力。语块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语块,而且要求他们积累练习中的语块。在大量真实语言输入的基础上,教师再创造相应的语境,引导学生使用语块构成完整的句子和语篇,完成预设的交际任务、交际活动。(刘加英,2006:90)

语言中包含成千上万的语块,所以并不是每个语块都需要教师去教。Lewis(1993)主张观察-假设-验证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语块,而不单纯依靠教师的教。语块主要来自于大量的语言材料,因此,通过多听多读,提高语言的语块意识,是学生积累语块,提高语言水平的重要途径。(刘加英,2006:90)

四、语块的教学

语块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将真实语言中的语块现象与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联系起来,出现了Nattinger & Decarrico(1992)的《词汇短语与语言教学》(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Lewis(1993)的《词汇法》(Lexical Approach)等研究成果及著作。他们研究认为,发现、使用语块是学习者的需要,是语言习得毕竟的过程(刘加英,2006:89),即以语块为单位来学习语言。这样,语言学习者即可将语言结构语块内化为知识,又可同时习得语法规则。

(一)聚焦语块

在传统的外语课堂上,词汇和语法教学往往分开进行,而且偏重根据语法规则来使用词汇而缺乏对词块内部结构的分析。教师在教短语时又往往是整块地直接呈现而不能动态地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更缺少学生自主观察语言现象并总结语言使用规律的环节。

语言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建构活动,教师不仅要教语言的语法,还要引导学生关注那些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形式较为固定的语块,通过观察、理解和运用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词项的搭配和组合使用的知识。促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交际中激活并提取那些积累并储存在大脑中的语块,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并在适当的语境中采用口语或书面语的形式完整且自由地表达个人思维。

(二)凸显核心词

教学对象不应是单个词汇,而是要考虑到词与词的搭配。词汇与语法不应是语言两个独立的系统。学生在接触到语块后,有内在的能力去发现与解构语块的内在规则,并运用这些内在模式作为模板,逐步发展成一个更系统的语法系统。然而,语块的切分并不是任意的。实际教学需要学习的语块不一定就是高频词块。频率不是挑选有效的教学用词汇组块的惟一标准。教师在对句子进行切分时,更多时候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凸显核心词,并适当弱化核心词之外的其他词块(黄丹丹、林静,2011:44)。为了准确凸显目标词及其语法规律,要优先考虑那些形式和意义/功能较为固定的语块组合。

(三)语篇整合的训练

语块是语篇功能和语篇意义的结合。要想正确理解或生成语篇,必须掌握固定、半固定词块。易言之,学习、理解、生成语篇并不是对孤立的词和句子的学习,而是学习如何将这些语言的预制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流利的、适合交际场合的话语。通过语篇整合的训练方式,学生既可联系语块的活的运用,又可熟悉了解语篇的特点,这样就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避免用词不当、搭配不当的错误,提高语篇理解、生成的感性认识。(李太志,2006:38)

事实上,语言交际更多是建立在长短不一的词汇成分上,语言使用者更多是使用大量储存在大脑记忆系统中的语块。语言习得和文本输出的计算表明(严维华,2003:59),“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s)是语言教学中的理想单位。这种多词(multi-word)的词汇现象存在于传统的词汇和句法之间,通常是较短的、相对固定的短语。”日常套语和多种多样预制的语块在语言习得和语言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语言中的习语或成语所占比例很高,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因此,说一个人英语讲得很地道,要说这个人英语讲得“idiomatic”。语块的形式和功能超越了语法和句法的描述功能,因此对语块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二语习得研究发现:语块能力是目标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黄炎、王海啸,2011)。语言学习者对语言中的语块能否使用恰当决定了其语言表述是否流畅、地道、多样和丰富。

参考文献:

[1]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 England:LTP,

1993.

[2]Nattinger,J.&Decarrico,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Wray,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4]段士平.国内二语语块教学研究述评[J].中国外语,2008,(4).

[5]黄丹丹,林静.语料库+多媒体词汇的认知基础探究[J].中国外

语教育,2011,(3).

[6]黄燕,王海啸.二语语块研究的中国图景:语块研究的现状与前

瞻[J].外语界,2011,(3).

[7]李继民.国内外语块研究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11,(5).

[8]李太志.词块在外贸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及产出性训练法[J].

外语界,2006,(1).

[9]刘加英.词块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6,

(4).

[10]亓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8,(4).

[11]王立非,张大凤.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

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12]许家金,许宗瑞.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的互动话语词块研究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

[13]严维华.语块对基本词汇习得的作用[J].外国语学院学

报,2003,(6).

[14]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

语界,1999,(3).

(李音 戴卫平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外语学院 102200)

上一篇:处置式起源与演变研究述评 下一篇:汉语外来词及其收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