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时间:2022-10-19 06:35:22

芬兰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10月,笔者随团考察芬兰职业教育,考察了若干职业教育机构,并与芬兰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培训司司长Pasi Kankare先生等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仔细整理赴芬考察的学习心得,结合本职工作实际,深感芬兰职业教育对当下中国及本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有极强的借鉴作用。

一、芬兰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1.合理的教育结构,贯通的职教体系。

芬兰的教育结构大致与我国相同,但其特色更为明显。

一是层次分明、纵横贯通。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到高等教育层次分明、衔接合理,同时,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也能很好衔接和协调。

二是发展均衡、各具特色。在芬兰,不同区域同一层次教育,尤其是高中及以下阶段教育的设备设施硬件配置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各层次学校教师的引进严格遵守职业准入制度,教学计划尤其是各专业核心课程,全国乃至全欧盟统一,所以芬兰全国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是相当均衡的。同时,不同学校在国家核心课程统一框架基础上,开发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产业行业企业的课程内容,具有各自特色。

三是合理分流,职业教育体系完整。芬兰实施初中后分流,2010年芬兰66893个初中毕业生中,选择读普通高中的占47.9%,选择读职业高中的占46.8%,比例大体相当。近年来,芬兰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有20%的学生选择回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尽早就业。在高等教育阶段,综合性大学(20所)和专业学院(34所,相当于我国的高职院)在规模上也大体相当,同时在研究生阶段有专门招收专业学院毕业生的专业硕士教育,这样就形成了从中等职业教育(中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院)到专业硕士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2.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一是政府统筹。芬兰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事业,包括统筹学校布局、学设施标准、学标准、统一考核标准。二是实行免费职业教育。芬兰中、高等职业学校对本国学生均免收学费,私立学校学生的学费也由政府全额拨付。三是全程监控教学质量。芬兰教育部设有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每两年对包括私立学校在内的所有职业学校进行全面督查评估,评估信息从2010年起面向社会公布。四是严格就业准入。芬兰已经建立一个涵盖整个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格认证体系。芬兰的就业准入制度也相当细致、严格,比如理发师都需要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企事业单位用人的必要条件。

3.社会参与制度化,校企合作深层次。

社会参与是欧洲各国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因此职业学校办学紧紧盯住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首先是课程开发由不同行业的雇主和雇员代表、工商界的代表与专家以及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次是行业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将多次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往返”;再次是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尤其是毕业生水平接受社会评价。

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近年来,芬兰的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学徒制的培训方式,其学徒制培训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在岗培训,主要强调通过工作进行学习。近70%到80%的时间用于培训场所的学习,培训由企业中的培训指导者在工作环境下进行,培训结果作为学分计入学生成绩。在芬兰,一个学生在3年的职业教育中必须修满120学分,其中职业技能学分为90学分(含20学分在岗实习),语言、数学、文化课学分为20学分,选修课为10学分。

4.办学层次多样,职前职后多元,终身教育成型。

中等职业教育在芬兰被称为“初级职业教育”,目的是提升人们的职业能力,促进职业生涯发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就业,满足终身学习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私人、基金会等组织实施。芬兰并没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种术语,相对应的是专业学院,其目的是为企业输送高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学院主要招收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或持有相应层次证书的人员。

在芬兰,所有中、高等职业院校既有全日制教育,又有短期培训;既有白班,又有夜班;既有职前学习班,又有在岗培训班;既招收初中毕业生,又招收高中毕业生。不论是综合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级中学),还是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学院和专业学院)都提供成人教育,有些高等职业学院的招生对象全部为成人,终身教育制度已基本成型。

5.注重国际交流,培养世界公民。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欧洲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了职教国际化的牌子。芬兰国家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衡量毕业生水平注重两个能力:就业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另外,芬兰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外国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0%左右。

二、芬兰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1.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发展职业教育。

在欧盟诸国,德国和芬兰应该是最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但是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径上,德国与芬兰有本质差异:德国是典型的“企业主导”模式,德国法律规定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承办职业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的身份首先是企业的员工(学徒),其次才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而在芬兰,企业虽然也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划制订、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广泛参与,但发展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各级财政)。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只知道用人(工),不知道培养人(不愿意拿出经费),短时间内要让中国企业具备德国企业的思想境界是徒劳的。所以,在当前情况下,芬兰“政府主导”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应当坚持发展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

芬兰、瑞典两国可以说是“初中后分流”和“高中后分流”的典型代表,两国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径和方式有所不同,但都同样重视职业教育,对我们化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这一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芬兰教育“初中后分流”是我们目前倡导和追求的“高中阶段普职大体相当”的理想模式,值得我们学习;瑞典教育在表面形式上“高中后分流”,实质是在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高度融合,同样值得我们借鉴。9年义务教育后,瑞典9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综合高中学习,这类学校既有学术课程又有职业课程,为学生提供25种学习方向,大致分为三大类:艺术与社会方向(含家政、护理、社会服务、音乐等);经济学方向(含市场营销、经济、金融等);技术与科学(含制衣、食品、机电、建筑等),综合高中实质上具备了职业高中的功能。

上一篇:美术课堂需要“四个坚持” 下一篇:“设计系统管理”——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