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19 06:14:00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推进新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的弊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坚持“以生为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构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构建知识体系,达成教学目标;注重激励评价,促进主动发展。从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关键词:以生为本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一、“以生为本”思想溯源

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现代西方人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不仅对传统的教学理论发出了有力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思考。

孔子也提到:“孝悌者,其为仁之本也。”“仁”也就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二、“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的自身和谐发展为目的。具体地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和塑造学生,教师是为学生学会学习服务的。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同需求、能力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和权利。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的矛盾在于:教师要借助教材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能直接简单地灌输。在教和学这对矛盾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情感动力。

教学中,要摆正教和学的关系,就是要提高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地位。首先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三向结构。从而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使学生能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构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构建知识体系,达成教学目标;注重激励评价,促进主动发展。从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1.构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如果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活动就无法展开;当然如果没有外在环境的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教学中,我们要巧妙构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时,我讲述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放到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只要这么一点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构筑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构建知识体系,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能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系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激起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进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要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全新的课程目标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课程功能,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并在自主建构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体积》时,我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再联系生活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就不同的道理。这样就把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事实具体化,而且创设的情境具有现实性,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再如,在教学判断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个长方形”时,授课老师把这道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为自己的结论寻找足够的证据。学生在翻阅书本、低声讨论后,自然分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组。争论开始了,认为正确的同学提出,课本里面是这样说的:“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认为错误的同学说:“圆柱的侧面展开也可以是个正方形”。有同学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展开后还是长方形”。也有同学认为圆柱侧面展开后也有可能是个平行四边形。还有同学提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个不规则的图形。

最后我总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一条高展开,就会成为一个长方形;如果不沿高展开,而是沿着一条斜线或曲线展开。就会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其实。每个同学的判断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教学的三维目标就得到了实现。

3.注重激励评价,促进主动发展

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的感受,从而尝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乐趣。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探索出圆周长与圆直径的关系,为计算圆的周长打下基础。我激励道:“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这个关系并计算出圆周率。同学们经过研究也发现了这个规律,你们真是当代的祖冲之。”这样的积极评价,如同助燃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教学中,我们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学生就能获得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能迎来一缕灿烂的阳光。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思想史》.

[2]《西方哲学史》.

[3]高中数学教材.

上一篇: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的知行统一 下一篇: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