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反应器探究制药废水中活的但非可培养状态细菌的组成

时间:2022-10-19 05:33:05

基于生物反应器探究制药废水中活的但非可培养状态细菌的组成

摘 要:目的 分析制药废水中活的但非可培养状态细菌的组成。方法 以采集的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经处理后,利用MPN法分离VBNC状态细菌,并利用Rpf诱导,分析VBNC状态细菌的组成。结果 制药废水中,存在具有优势的、敏感于Rpf的VBNC菌群,其组成包含革兰式阳性放线菌、革兰氏阴性菌等。结论 VBNC状态细菌存在于制药废水中,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 制药废水 活的但非可培养状态细菌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245-02

近年来,人们不断提升药品需求,促使制药行业快速的发展,由此也增加了制药废水的排放量。在制药废水中,盐、难溶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等均包含其中,且具有比较高的化学需氧量,处理时,无论是化学法或是物理法,都难以有效处理,因此,制药废水处理研究中,热点问题即为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开发[1]。该文以微生物学为切入点,分析制药废水中VBNC状态细菌的组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制药废水:采集于制药公司,尚未进行处理,置入生物反应器中,分别进行30 d、61 d、183 d及361 d的连续流运行,在生物反应器最初出水段的三点分别进行取样,折算为干重后,共3 g,于100 mL锥形瓶中放置,将蒸馏水27 mL加入其中,进行20 min的搅拌,保证充分混匀,制成悬液待用。

试验菌种:藤黄微球菌,来源于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制备菌种DNA,按照规定方法进行,将其Rpf基因确定,同时,保证其表达于大肠杆菌中。

主要仪器及试剂:PCR反应扩增仪、凝胶成像系统、UNIQ-10柱式细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等。

1.2 方法

1.2.1 制备培养基

反硝化细菌培养基选择为MPN培养系液体培养基,高压灭菌15 min;由PYM培养基作为MPN培养系分离纯化培养基,高压灭菌15 min。

1.2.2 MPN法和MPN培养系

样品中,可培养细菌总数的统计利用MPN法、MPN培养系进行。培养容器选择为透明玻璃瓶,容量2.5~5.0 mL,于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0%制备液(其中含有Rpf),作为实验组,于另外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0%制备液(不含Rpf),作为对照组,稀释10%的样品悬液,浓度梯度为10倍,直至10~6停止,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分别进行3次,静置培养时温度维持在30℃。以生物反应器运行时间为依据,将两组吸光值的变化(OD660)测量出来,同时,结合肉眼判断,将两组培育液混浊情况准确记录,有混浊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根据MPN值,查出两组细菌总数。

1.2.3 判断Rpf阈值、VBNC状态菌

Rpf阈值为实验组细菌总数与对照组细菌总数的比值。Rpf阈值在5以上时,实验组最前方培养液经稀释后表现为混浊,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稀释平板分离实验组培养液后,可得到单位样品中总数属于优势的VBNC状态菌;Rpf阈值为5~1时,稀释平板分离两组最前方混浊培养液,对细菌落形态特征存在的差异做出判断,特征性菌落为实验组特有时,表明VBNC状态细菌敏感于Rpf。

1.2.4 分离菌株

依照相应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VBNC状态细菌DNA的提取,并进行PCR扩增,分析分离出来的菌株。

2 结果

2.1 MPN值与样品细菌总数

生物反应器运行时间不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PN值、细菌总数见表1。经计算可知,运行30 d时,VBNC状态菌复活率为94.1%;运行61 d时,VBNC状态菌复活率97.9%;运行183 d时,VBNC状态菌复活率为55.1%;运行361 d时,VBNC状态菌复活率为48.0%(VBNC状态菌复活率=(实验组细菌总数-对照组细菌总数)/实验组细菌总数×100%)。见表1。

2.2 Rpf阈值、OD660值

由Rpf阈值可知,处于优势的、敏感于Rfp的VBNC状态菌存在于单位样品中。由OD660值可知,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Rpf具有刺激细菌生长的作用。

2.3 菌株分离结果

实验组经培养分离后,在分离中,发现包含丰富的菌株类型,主要楦锢际窖粜苑畔呔、革兰氏阴性菌。

3 讨论

在制药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制药废水,属于有机废水,浓度比较高,降解难度大。现阶段,主要包含6种制药废水,分别为化学合成类、发酵类、提取类、传统中药类、混装制剂类、生物工程类,其中,占据比重比较大的为化学合成类和发酵类,这两类的污染程度也比较高[2]。基于制药废水的特殊特点,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即为开发出高效的微生物处理技术,以能有效地处理制药废水。

该研究中,实验组细菌培养时加入了含有Rpf的制备液,对照组加入的制备液中则不含有Rpf,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细菌总数多于对照组,而且OD660值也高于对照组,这说明,Rpf蛋白能够刺激部分细菌菌种的生长。此外,经分离实验组VBNC状态细菌后,得到的菌株类型包含革兰式阳性放线菌、革兰氏阴性菌等,均属于近缘菌。实际上,采用普通方法培养细菌时,这些细菌并无法获取,不过利用Rpf蛋白诱导后,改变了细菌的VBNC状态,变为可培养状态,从而被分离出来,这表示,Rpf蛋白能够复苏、刺激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生长的作用。

综上所述,制药废水在生物反应器作用下,经Rpf蛋白的诱导,能够分离出处于VBNC状态的细菌,并能刺激其复活、生长,有利于深入的认识其中VBNC状态细菌的组成,为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康得军,谢丹瑜,唐虹,等.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6,13(9):11-15.

[2] 高学宇.Rpf对印染废水中VBNC菌复苏活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6,21(S1):110-117.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探析封山育林对林区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