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时间:2022-10-19 05:02:08

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数量众多,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应引起各级相关部门和基层党组织的极大关注。

“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堪忧。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学习上缺乏父母督导。“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普遍不如正常家庭的儿童,差生较多。这主要是因为监护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生活上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代为监管抚养,90%以上的“留守儿童”感到父母不在身边有孤独感,部分孩子变得沉默和任性。三是安全上缺乏父母监护。“留守儿童”与单亲或留守老人或亲戚生活在一起,因为缺乏必要的监护,摔跌、溺水、触电、食物中毒、斗殴等意外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是家长要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与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二是学校要加强管理,倾注关爱。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给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减少心灵的孤独感,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三是地方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建立并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

上一篇:岳池县乡镇换届干部调整呈现三大特点 下一篇:在创新中打好“两张牌”,下活“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