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如何做好食品安全报道

时间:2022-10-19 04:40:09

媒体如何做好食品安全报道

【摘要】媒体作为食品安全信息的者和社会的监督者,如何做好食品安全报道?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 媒体 角色 传播

一、食品安全报道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而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将食品安全性的解释改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新闻业对食品安全报道有着自己的准则,在发现问题时,迅速提交相关部门进行确认,然后及时把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于受众。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应随时对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特别是对于食品安全检验结果的公布,处罚措施,并能给出现问题的企业说话的机会。

1、人们高度关注食品安全

从心理学上来说,人们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总是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且会设想事件的发展程度提早做出防范,甚至是过激行为。食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其他新闻。2011年3月发生的“抢盐”事件被很多媒体人认为是“危机传播”与“预警系统”有待加强与完善的问题,但是从这次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担忧。

2、媒体公信力

公信力是受众对于媒体的信任程度,是媒体的生存之本。公信的下降有媒体自身的原因,同时也受到外部媒介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下竞争压力的加大,利益驱使下道德的滑坡,制度体制探索中的不完善,特别是各种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变得多元化,传播的模式已经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从以往的个人信息的反馈互动发展成为每个公民都是一种传播“媒体”,正是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人们对任何信息都充满质疑,繁杂的信息检索每天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在这些真假难辨,有取有舍的信息报道中人们的神经变得脆弱且敏感。关注度迅速提升,信任度有下降趋势。

二、食品安全报道的完善

1、媒体准确定位角色

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即讯息”。媒体的主要职能为传播信息。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对于自己的角色应该有着明确的定位,信息传播与仍然是媒体的主要职能。媒体不是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也不是检验局,不能先于这些机构站出来盖棺定论。虽然监督与批评是媒体的职能,但是媒体不是仲裁机构,不能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一种定势认为遇到不公找媒体,遇到不法之事先告知媒体,只有通过媒体的报道事情才会得到解决。受众的这种行为一方面来自于政府的职能效率过低,另一方面来自于媒体的特质即为自身宣传。受众越是过高依赖于媒体,媒体的角色担当越趋于复杂化,媒体的专业化程度就会降低。因为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媒体人员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受众来说也是受害者。媒体的角色越位,政府失其职能,媒体失其公信力。

2、规范传播方式

在食品安全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传播方式,记者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不经检验部门核实,就进行信息,甚至有时为了引人眼球会出现大肆渲染,引起社会民众的高度关注,政府部门开始介入进行调查。确有问题的进行处罚,没有问题的出面进行解释而后往往不了了之。对于有些失实的报道政府还要出来收拾烂摊子。而本应是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与检查却到最后才站出来进行新闻,此时事件的影响已经波及广泛。

3、职业道德待提升

记者的职业道德成为媒体向健康良性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激烈的媒介竞争下记者为了追求速度与效应,往往会忽视自身责任与行业规范,忽略了专业机构对事件调查的过程。记者的这种追逐利益的报道,伤害的是共同的利益。首先是食品的生产者,不经论证的跟风或者追求新鲜刺激的报道,对很多企业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2005年“海南树仔菜有毒风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有媒体不经核实就信息,称经有关专家认定树仔菜所含金属镉严重超标,不宜长期食用,结果一个多年精心培育起来的品牌毁于一旦。其次受到伤害的受众。这些虚假信息不仅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恐惧,同时对于错误信息的接收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使他们对食品安全丧失信心。

4、监管机构的健全

监管机构的不健全是导致媒体先于政府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有一个专业机构随时关注食品安全,能进行检测、排查、收集食品安全信息,最主要的是在有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在第一时间进行权威的消息,不给任何人借机谋取利益的机会,消除群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猜疑和恐慌心理。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是对这些机构进行监督。

5、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有些失实的报道中不可简单地用记者的职业道德来进行论定,记者作为信息的者,需要对所报道的事情有一定的了解,记者涉及的领域庞杂,要做到面面俱到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新闻的时效性在传播过程中有时会与事实核查发生矛盾。记者也会出现盲从,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缺少理性与科学的判断就急于把信息出去。在这些特殊的领域应该需要专业记者进行报道,特别是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食品安全是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领域,媒体在报道过程中要有较详尽的解释。在平时应该普及相关知识,让人们对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在一些失实或夸张的报道出现时受众就会做出判断,不会出现恐慌与盲目跟风现象。

参考文献

①陈辉,《略论中国食品安全报道的问题及对策》,《国际新闻界》,2011(1)

②周丽川、刘诚,《传媒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角色定位》,《新闻传播》,2010(11)

③曾理、叶慧珏,《尴尬的食品安全报道》,《新闻记者》,2008(1)

④温锦清,《食品安全报道和舆论监督》,《新闻战线》,2010(4)

(作者:渤海大学文学院新闻系2010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都市报如何报道热点事件 下一篇:人际传播和大学生网络活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