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19 04:34:36

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面对小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应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其原因大致有缺乏兴趣、概念不清、思维定势、视动统合功能落后等。教师应对症下药,从调动学生计算积极性、培养良好计算习惯、加强训练、学会自我反思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关键词:计算错误 原因 对策

每次单元小测试后,总有些家长、学生或者老师说:“哎,太粗心了!连计算题都错了这么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不妨思考这样的问题:计算错误真的只是粗心惹的祸吗?当然不是!我省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在上《错误的研究》一课曾幽默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心并不粗,医学研究证明,只有拳头那么大,怎么能说粗心呢?)。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在计算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但不能简单地归因为粗心。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才能对症下药,找到相应的对策。

一、 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一)对计算没兴趣

1、对数字有“恐惧感”

通过对本年级段学生的调查,我发现部分学生,特怕数字,尤其是稍大的数字。每次做计算题就感到头痛,从而不想做。如:约分57/76,他们就无从下手。

2、对计算有“轻敌感”

这往往发生在一些好学生身上。他们对计算不感兴趣,觉得计算不成问题,一般不排竖式而造成错误,或字写得很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清楚)更谈不上检查,所以每当老师叫他重新做时,他会惊叫:“噢,我知道了!”

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

(二)对概念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54.76-(44.76-3.58)=54.76-44.76-3.58=6.42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又如:1.25×(80+8)=1.25×80+8=100+8=108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再如:856÷8=17、150÷3=5归结为学生对以下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三)视动统合功能落后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近70%的学习信息要通过视觉传达到人的大脑。学习信息传到大脑后,还要经过与过去经验的统合而加工成为有意义的信号,再以写作业和做题的形式经过手的动作传出。把这种过程称“视动统合功能”。小孩子如果视动统合功能落后,运算中就会出现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如把6和0、3和8混合用,或上下两题看错,还有的把上一题的前面部分和下一题的后面部分组合成一个新题目,看漏题或竖式计算中的经常把加号看成减号等问题,造成运算出错,这是最为常见的。

(四)思维定势

心理实验表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维,在问题和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定势就能使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定势的正面效应;但在问题及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定势就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这是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如:27.35-2.65+1.35=27.35-4=23.35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误。又如:2.5+7.5-2.5+7.5=10-10=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考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

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对策

要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调动学生计算兴趣

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生往往会随便应付,从而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计算教学创设情境,与应用题教学相结合

要想提高运算的准确性,教师在进行数的运算教学中,要将数的运算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运算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游戏,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从运算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运算的正确性才有可能提高。

2、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

如:口算比赛或计算比赛,每次比赛都用争夺“计算小擂主”的形式展开,比一比谁守擂最成功。这样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

(二)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1、要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就是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算理、运算顺序。从平时的众多例子可以看出,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为了使学生能认真审题,提高计算准确率,我们还用顺口溜的形式使学生琅琅上口: 四则计算讲认真,数字符号不抄错, 先审题后再运算,顺序规则不搞错。 法则定律用正确,步步检验不放松, 正确结果从何来,良好习惯是保证。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

有的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

要求计算时先核对再计算,每计算一步要进行检查,以免走弯路,浪费时间。

(三)分析典型错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于普遍性错误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要利用课堂最佳时间(刚开始上课的前几分钟),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反复训练,把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计算思维。 如:判断正误,并找出错误原因。

278-135+65 278-135+65

=278-200 =143+65

=78=208

4.8×0.5÷4.8×0.54.8×0.5÷4.8×0.5

=1= 4.8÷4.8×0.5×0.5

=0.25

(四)要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 促进笔算发展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日常的计算中,笔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持之以恒,做好每天的《口算训练》。对一些普遍性的错题要反复训练,如5.6+4= 、 2.5×0.4= 、2.4×0.5=等;二要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如:3.14与10以内数的乘积、1/8=0.125、3/8=0.375以及20以内数的平方等等。只有通过坚持不懈训练,才能使口算做得又对又快。

此外,估算是正确笔算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笔算能力的重要手段。进行笔算前先估算,先估出得数的大致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如:2.9×5.18= , 一看因数末尾有几位小数,二看2.9接近3,5.18接近5,其结果应在5×3=15左右。当然,估算是不能替算和验算的,我们只有把口算、笔算、验算、估算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

(五)学会反思自己的错误

批改作业时,如发现有错,暂不批改,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了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精神。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纠错本》,如每次测试后,我会让学生做两件事:

1、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2、认真反思并填写下面表格:

总之,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不能笼统地说成“粗心”或“马虎”,更不能草率地归结为懒惰和愚笨。盲目地指责和批评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失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该分析或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范强.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J]. 江西教育 2000年第5期

[2] 唐友春,万凤彬.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正迁移[J].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6期

上一篇:论注重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所具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