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2-10-19 04:08:53

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策略

摘要: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今的小学数学练习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文章以此入手,分析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47—01

一、小学数学练习存在的问题

(一)多、繁、杂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还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机械重复的偏多,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布置大量的练习剥夺了学生的休息和玩耍时间。

(二)忽视了实践操作

在课外作业上,很多老师无非就是把学校下发的同步练与作业本完成好,而同步练与作业本有许多地方是重复的,作业的内容、形式单调,作业内容总离不开口算,完成练习册等,学生疲于应付毫无探索情趣,失去了新奇感。

(三)认识较为片面

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存在着比较保守或片面的认识,过于强调思维路线与教师的高度一致性,课堂练习也是封闭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思考,长期以来只会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1、在“点”上突破、所谓的“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难点,我们应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现状出发,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1)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画,算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2)专项性练习。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练习,而不能平均使力。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出题中的“单位1”的量,所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分散难点,对如何找单位“1”可以进行专项练习。

2、在“巧”上探索。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地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1)对比性练习。教学中有一些题目从字眼上看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实质上有区别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2)发现式练习。如在教9加几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9的加法的规律。(3)变式性练习。通过一些变式的练习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在变通性上得到发展。(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非常有效。

3、在“趣”上调控。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后,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1)花样性练习。低年级学生由于好动,如果一味的进行高密度的练习,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可设计一些小游戏,抢答等花样性的练习,虽然从时间上来说是低效的,但从学生情感的出发,这样的练习还是有效的,因为兴趣比知识更重要。(2)一题多练的练习。如果呈现给学生很多练习,首先在学生情感上就产生反感,如果给学生一道题,把几道题目溶于一题,这样学生练习的兴趣就会大不相同。

4、在“展”上延伸。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探索精神。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1)一题多变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多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二)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1、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去制作钟面,当学生制作好钟面,钟面的结构已经基本认识了。

2、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1)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让他们到生活中找长方形去测量,再算一算他们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让幸福充满课堂 下一篇:浅议如何解决数学中的教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