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美教育”学校文化理念解析

时间:2022-10-19 03:22:53

“赏美教育”学校文化理念解析

【关键词】 赏美教育学校文化;核心;

理念解析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1―0038―01

“赏美”意指对美的追求、欣赏,是要求学校全体师生具备赏自己之美、赏他人之美、赏世间万物之美(即美我之美、美他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心境和能力,进而追寻和体味生命的价值。“赏美教育”其精髓内涵是赏在发现、美在践行,意思是要学会发现美、体验美、践行美。这样,学校的教育过程才能由一种牵强的“内化”变成一种涵养的过程。只有保持“赏美”的心态和具备“赏美”的能力,师生才能在审美过程中表现出对生命美的关怀、珍视、向往与呵护。

一、赏美教育为师生的生命美奠基

学校核心价值即学校的教育哲学,赏美教育回答学校为什么办教育的问题,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思想影响思想的过程。作为师生教学与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应该为师生生命质量负责。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师生的生命发展,促使师生不断追问人生意义,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珍爱生命,感悟生命的美好,形成核心价值取向,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认识到,学校要为师生的生命美奠基,就要从学校的核心任务“教”与“学”的角度出发,具体来讲,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即立美与审美的统一。教师的教的活动应该是立美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审美活动。但教师立美本身也包含了立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学生的审美活动本身也有审美主体的立美创造。因此,如果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了“赏美”,则教学双方立美与审美活动就实现了统一和交融的效果。

二、以美立校,和谐育人

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感受。有人讲,和谐就是美,和谐造就美,和谐与美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人的身心和谐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保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虽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如果因身心矛盾尖锐,造成身心严重失调,甚至出现人格分裂,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能否全面发展关键就在于是否落实到了人的身心上,是否达到了人的身心和谐统一。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呢,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人的身心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和完善人的身心;在人的主体性和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愉悦人的身心,实现从认知、意志到情感的升华;在人的情感体验过程中,达到美的境界,实现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里面也充满了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只有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整个课堂、校园、人际关系才会变的很和谐,那么所有学生和教师也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才能真正成为和谐的美的场所了。

三、至真、至善、至美的校风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只有遵循真善美的原则和规律,才能建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当今中国物质生活相对富足,需要精神文明与之相适应而发展。我们的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关照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生命优化、人的生存价值和人之为人的生活,更加呼唤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期待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境界。

人类的活动中,教育是直接作用于人和人的发展的活动,是最应该而且是最能体现“真善美”的活动。我校长期形成并确立了“至真、至善、至美”的校风,其中“至真”“至善”“至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学校教育的本真价值追求。

四、以美静心、以美养涵、以美启智、以美导行

“静心、养涵、启智、导行”教风,其具体涵义是:静心指宁静心态,养涵指蓄养涵养,启智指启发智力,导行指指导行为。静心、养涵、启智、导行是一个逻辑的整体。

静心是前提。一个人只有静下心来,心态平和,才能专注,才能理性。教师只有做到静心,才能提升自身涵养,才能专注于教书育人,才能心思缜密,才能规范行为,做到为人师表。

养涵是指培养内涵、修身养性。对教师来讲,养涵主要是指培养增强自身的学识修养,具备积极乐观、温文尔雅的心境。教师只有善于养涵,才能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启智是启发智慧,用心灵启发心灵。教师之所以为人师,主要体现在启智方面。从教师的教学来讲,启智是指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导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来讲,是指指导学生的行为,通过有教育价值的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文化教养,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的判断力, 同时辅以情感陶冶, 行正道,美行天下。

(本文是《构建以“赏美教育”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414)

上一篇: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城乡结合部学校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