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原则之比较

时间:2022-10-19 03:13:38

香港与内地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原则之比较

作者简介:宋 兹(1986—),女,满族,籍贯:吉林,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学科教育。

摘要:教材依据各地的指导性文件纲领编写而成,它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当然,它也是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的依据。由于各地的课标要求不同,所以,香港与内地有着各自不同的教材编写原则。

内地与港台地区本身就是同根同源而且两地在传统文化上传承也有共通之处,那么,在语文改革这一方面,还是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在20世纪末,内地和香港地区相继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并且出台了对基础教育改革有着很重要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语文课程指引》是香港回归以后的第一个正式的关于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而《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我国内地语文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一个正式的关于语文课程的指导文件,它们在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影响广泛。两地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也成为了两地语文课程标准不同的原因所在。本文通过对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及内地的《语文课程标准》两者较为直接地、系统地比较,来衡量两者在教材编写原则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香港;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一、香港教材编选原则

《指引》在“学习材料”一章中认为,语文的学习材料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这也就是把原来的学习材料的概念进行了扩充,丰富了它的内涵。只要它能配合重点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那就可以被采用。

但学习材料的选取也要遵循一般规律:

1.普通选取原则

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加以配合学习目标及其重点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照顾到各个学生之间的本身存在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内容意识要积极健康,题材多样化;具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2.文字材料的选取原则

要具有时代意义,且能够历久弥新;具典范性且可读性较高的;材料中的词汇、语法要尽量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能够为学生拓宽其知识面;选材的范围较广,古今中外都可以涉猎于其中,当然,它还要包括若干的透有本地民族文化特色内涵的内容生活化的一些作品;体裁、风格多样化;最好以现代作品为主,兼顾一些古代和翻译的文言作品;以文学作品为主,又兼及科普知识作品和一些实用文体。

而香港《指引》对教科书的编写及使用这一方面并未作出一些具体的相关规定。

二、内地教材编写原则

内地《课标》中有作这样的规定:“教科书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教科书的编写又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新的观点和意见:

1.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教科书的编排要以适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对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其创新精神也要积极培养,努力完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突出语文课程特点

语文教科书固然要突出“语文”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无论是教科书内容上的确定还是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上的选择问题,都要以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为本,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探究能力。

3.选文形式丰富多样

选文要富于文化内涵,内容上也要丰富多样,不能过难,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也不能太过简单,不能体现拔尖的升华。主要是选一些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典范文选,这样的方式才能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从而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4.编写体例模式多样

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和它所呈现出来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模式化。对于专题也要注重设计出一些富于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训练,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可以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优秀习惯,而优秀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名学生来说甚至对于整个集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5.教材要有开放性特征

教科书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给学校和教师一定的可开发空间,也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可选择和进一步拓展能力的空间。

6.必修课程的分编

关于必修课程教科书,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分成五个模块;当然,也可以按照“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的目标来进行分编。

三、关于两地“课标”教材编写原则的比较

《指引》总体上要求语文课程的学习材料要尽量结合时代的发展的步伐,多联系社会环境,根据学生特点,编写出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指引》并没有对教科书的编写做出明确规定,因此,上述观点也只是从对“学习材料”的选取原则的总结。

《课标》相对于《指引》来说,要求比较明确。如,指出“教科书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使语文教科书也能与时俱进。但内容上过于概括,比如,《课标》中对范文的编选体例没有具体给出参考标准,编选原则比较笼统。

结束语:

这次比较并不是要“一较高低”,而是要扬长避短、总结经验,一方面可以总结两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规律和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能借鉴香港语文课程的优秀经验及先进的改革成果,促进两地的优势互取,从而可以为我们内地的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先进的方法。(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初中及高中)[S].香港:香港课程发展议会,2001.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倪文锦.教育均衡:需从源头抓起[J]教育科学论坛.2011,(07).

[7]倪文锦.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8]倪文锦.没有工具性,何来思想性或人文性[J]教育科学论坛.2011,(09).

[9]倪文锦.基于语文新课程的两点哲学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8).

[10]付诸红.初中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1]倪文锦.新课标的公布及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中学语文教学,2009,(07).

[12]何文胜.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总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9,(09).

[13]何文胜.语文教科书编选体系的构建——兼论《新世纪语文教科书编排方式的探索》一文[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14]何文胜.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C]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15]何文胜.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N]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S1).

[16]何文胜.香港初中中国语文教科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上一篇:朋克“反叛”者 下一篇:浅析数字艺术对于影视舞蹈及数字表演的运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