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时间:2022-10-19 02:37:54

浅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数学作为学科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全方位建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作为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四点粗浅的看法:

一、夯实数学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乡镇初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而且学习能力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数学有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我认为欲对其实施创新教育必先夯实其数学基础。首先要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各种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教学;再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教给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求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时,一要考虑适时性,二要考虑针对性,三要考虑启发性。同时要兼顾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使大多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挫伤其思维的积极性。

三、认真备课,力求在教法上有所创新

万物在运动,教育在发展,教师的教法亦必须不断更新。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颖的教法不仅能吸引学生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对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多维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选择好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尤其重要。

四、抓住机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时表现出探索新知识、追求新知识的需求和意向,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一)利用“开放性问题”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在讲完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出几种测量水池宽度的方案吗?请先画出图形,然后举手发言!”话音刚落,不少同学就举起了手,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相似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斜边的一个直角三角形,这几种方案只要再测量出所需几条线段的长都可以求出水池的宽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不同,于是我又启发学生比较:“上面几种方案,那一种更理想?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最容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比较归纳得出结果的系列训练,不仅让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了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

(二)利用添加辅助线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添加辅助线是初中几何教学的一大难点,面对一道几何题,学生在添加辅助线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切忌包办代替,只要恰当引导,学生还是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例如,在解决有关梯形的问题时,学生通过动手作图不难发现有很多辅助线的作法:(1)延长两腰使其交于一点;(2)平移一腰……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以后,选择适当的辅助线就是垂手可得的事了。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操之过急,包办代替,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被动甚至厌学。

(三)利用“变式”练习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在讲解“求解相交两圆的圆心距”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犯得出一个解而丢掉另一个解的错误。我先用运动的观点向学生解释两圆相交的形成,当两圆相切时,如果一圆的圆心继续向另一圆的圆心靠拢,当两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两圆相交。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圆心在公共弦两侧的相交两圆,待学生根据已知求出圆心距以后,让一圆的圆心继续向另一圆的圆心靠拢,当两圆的圆心在公共弦的同侧时,再让学生计算两圆的圆心距,这时学生发现,在相同已知条件下两种情况算得的结果并不相同,由此得出两圆相交有圆心在公共弦的两侧或同侧两种情况的结论。学生通过类似的大量“变式”练习,不仅有利于彻底根除多值问题中漏解的毛病,而且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会逐步增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上一篇:加强情感沟通,让幼儿个性张扬 下一篇:自信心的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