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19 02:10:18

浅谈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自2008年起我国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一政策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让公众有机会、无负担地免费享受到文化盛宴。但免费开放后短时间内观众数量急剧增加并持续保持在高位,对博物馆的运营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博物馆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博物馆的管理体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教育作用与宣传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 免费开放 管理 可持续发展

1、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观众结构更加多元化

过去由于博物馆门票费用的限制,参观人员多为旅游团体、单位集体参观者、学生团体。实施免费开放后公众的参观热情受到激发,到博物馆的参观者数量急剧上升。同时,参观人员的结构也逐渐多元化,既有工人、农民、学生、个体户,也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参观者、团体参观者等。这对博物馆的日常运营管理、文物保护、游客接待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素质低的参观人员会乱扔垃圾,秩序混乱,甚至会损害展品。随着人流量的增多,展馆内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影响到展馆内温湿度,对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比如,书画纸张会变得更脆,青铜器文物容易生锈。

1.2 运营经费不足

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门票收入骤减,经营管理成本明显上升。尽管中央财政给予了补贴,但这难以弥补门票收入减少而造成的经费缺口,并且财政补贴资金一般都规定了用途,资金自主性较弱。为了确保免费工作的顺利进行,博物馆需要完善硬件设施,增加工作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并且还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因此,产生了较大的资金缺口。

1.3 博物馆人才不足

随着博物馆参观人员的日渐增多,博物馆人才短缺问题也更加明显。工勤人员、内部管理人员、讲解员都远不能满足博物馆日常运营的需求。另外,很多博物馆的讲解员并非专业出身,讲解专业能力低下,讲解词长期无变化,也无创新,无法满足参观者的需要。

1.4 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

博物馆刚开始免费开放时,公众的热情被极大激发,观众数量会急剧上升。随着时间的流逝,公众的参观热情会慢慢消退,以后也难以有兴趣再次参观。在免费参观热潮过后,博物馆应该如何保持一定规模与数量的稳定客流量对博物馆的持续稳定发展来说十分重要。部分参观者到博物馆并非是为了参观,而是为了图新鲜,还有部分人是为了上厕所、吹空调到博物馆。博物馆是一个具有一个文化传播与礼乐教化功能的机构,要注意创新,不断提高陈展水平。这样才能吸引公众的眼球,让参观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化民众与传递文明的目的,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1 应确保国家财政资金长期、稳定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将博物馆免费开放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博物馆免费开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本地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具体分配方案。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实行免费开放博物馆的预算支持,给予足额保障;同时根据免费开放后博物馆运行及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测算,明确补贴标准,制定补贴办法,纳入财政预算,实施统一管理,减少拨付环节,确保及时到位,以保障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长期性、可靠性。同时,要加强对博物馆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

一是完善分众化服务系统,即细分服务对象,根据观众的年龄、兴趣、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多更好的展教产品和公共服务,有效满足公众的喜好和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博物馆。二是构建全程化服务系统,即覆盖观众参观前、中、后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加强参观前、后的服务拓展,对展教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参观前针对观众个性需求,推送推荐参观路线,提供参观学习单、家长辅导手册、教师指导手册等资源下载;参观后提供与科技馆实体展教资源相关的数字化拓展资源,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三是建立观众反馈评价系统,及时了解观众对博物馆的意见和建议,最直接反映博物馆的服务设施、展品质量的情况。开展观众满意度的研究,内容可包括对展览展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作人员等的评价、参观后感受和参观前预期的比较、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和期待等。博物馆可以根据观众反馈,改M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以达到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观的目的。

2.3 建立健全博物馆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

通过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进修、国内外交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博物馆所需的专业人才,逐步建立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的专家型和技术型的优秀人才队伍;特别要加大对博物馆展览展品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开发实施、网络科普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制定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资格准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以及业绩考核等办法,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以刚性要求来促进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形成能够激发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良性竞争激励机制。博物馆的从业人员管理实行双轨制,在编员工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社会化员工实行从业资质认定制度,两套体系并行且相应的职级一一对应,同级同酬,打通职业发展通道。

2.4 以互联网思维促进展教资源创新

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用户产生内容(UGC)”的理念和模式,发动公众参与到展教资源的开发和创作工作中,建立人人可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博物馆展教资源的开源分享机制,推进博物馆展教资源的开发与创新。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O2O)的方式,促进博物馆展教资源的虚实结合以及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2.5 重视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合理使用

建立志愿者的登记、使用、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在职和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在校学生、科普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与科技馆科普工作,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志愿者队伍,为博物馆免费开放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高层次志愿者的专业优势,以竞赛、竞标等方式引导他们参与博物馆展览展品设计、科普教育活动开发等工作。通过为在校大学生 提供实习的方式,吸引大学生加入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志愿者队伍,安排他们从事免费开放的观众引导、咨询和讲解辅导等部分工作。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以专业化、多样化的方式,以基础知识、讲解辅导、分类讲座、普通话培训、仪表仪态礼仪培训等为内容,对志愿者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总之,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机遇与挑战并存。博物馆应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更新观念,将博物馆文化功能与自身持续发展相结合,探索一条切实可行之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普.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2.

[2]潘小珍.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4,

09:20-21.

[3]孔正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贡献与可持续发展[J].东南文化,2010,05:88-90.

上一篇: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情境课堂 下一篇:论数字时代如何提高摄影记者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