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

时间:2022-10-19 01:32:01

24 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

【摘要】 目的 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寻求更好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实验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并对实验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发作时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率高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高、效果明确,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中有明显价值优势。

【关键词】 24 h动态心电图;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分析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一种无临床病症但检查时又有心肌缺血客观表现的疾病,常见于冠心病中。由于患者心肌缺血多伴有心肌的损伤,可引发一系列综合征,如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严重可引起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发病急,病症明显,影响并潜在威胁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3]。对此,我院将24 h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查,与常规心十二导联电图检查法比较,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符合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2.1)岁,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2±1.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携带病史、经济条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实验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心电变化,由患者及家属观察记录24 h内所有行为,12导联法分析处理数据,尤其注意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移动时的行为。诊断阳性标准: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移超过0.1 mv,并持续时间超过一分钟,ST段起始点以J点后80 ms的L点为准[3]。将患者出现的阳性反应与发作的时间及行为相对应,整理分析。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两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将两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实验组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P

2.2 将实验组患者出现阳性反应时的发作时间及行为进行对照 实验组78例患者发作时的具体情况:患者从事体力或脑力活动时发作率最高,可达到64.10%,较睡眠时的15.38和激动时的20.51明显较高。上午6:00~12:00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高发时间段,为65.38%,其次是下午17:00~19:00,为26.92%,晚上0:00~6:00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低发阶段,仅为7.69%,结果3 讨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在临床上又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叫法,这是由于患者虽有心肌缺血的客观指标,但临床表现上却没有胸区疼痛等任何关于心肌缺血的主观症状[4],因此,常被患者忽视。但由于无症状心肌缺血拥有所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表现,所以当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由于发病急,患者一般未采取任何急救准备措施,可引起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5]。因此,在临床上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重视。心肌缺血在临床上为多发病,在多种疾病发作时和愈后均可见,但多见于冠心病中,据不完全统计,心肌缺血患者中95%为冠心病患者[6]。因此,我院以冠心病患者作为研

作者单位:524037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心检中心

究对象,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法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这是由于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法,监测时间短,记录的仅是患者几分钟内的心电变化,因此不易有效记录心电的微小变化,从而造成了部分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漏检[7]。而动态心电图检查法则针对这一系列弊端进行了改善,它通过24 h不间断的监测患者的心电变化,对患者心电的微小变化也可以进行精确记录,通过12导联法导出数据,精确分析后以图形的形式显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提高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合患者及家属的记录,我们整理出了患者发病时的情况,见表2,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患者的在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最高。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是患者冠状动脉腔狭窄而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当患者从事体力或脑力活动时精神比较集中甚至紧张焦虑,使得心肌、冠状动脉及周围神经丛收缩,甚至使得冠状动脉及周围支端痉挛,造成血管狭窄,供血不足,血流不畅[89]。而情绪激动或睡眠状态下也会发生,但发生率较低。因此,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法不仅提高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也为患者指明了预防保健的方向,例如避免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并且由于睡眠状态下疾病也可发作,住院期间24 h心电监测必不可少。由表2可知一天中患者上午发病率最高,因此,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时尽量安排在上午,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并做好各种并发症的急救准备,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更精确,灵敏度更高,值得广泛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方天慧.无症状心肌缺血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价值.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22662267.

[2] 许舌韵,张健.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关注.中国医刊,2007,42(3):162.

[3] 刘静,马莉.24 h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医刊,2010,45(8):4849.

[4] 蔡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11,18(7):760761.

[5] 马颖.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89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48.

[6] 曾秉杰.6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报道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140.

[7] 卓迎,李星,蔡丹.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5):19.

[8] 文雪琴,邓洁茹,赵凤琼,等.62例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比较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2,09(4):198199.

[9] 李晋齐,赵靖,唐剑.动态心电图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0972098.

上一篇:立体高架库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 下一篇:浅谈隧道内小半径曲线整体道床轨道几何形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