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时间:2022-10-19 11:53:04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全会《决定》拟定了未来六七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为全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筑提供了行动指南。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四川重点生态功能区、连片贫困区、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区“四区”在地理空间上的叠合度较高,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扶贫脱困、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等都在这个重叠区交织,加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的相继实施,使这些区域面临着极为尖锐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在经济发达的成德绵地区,聚集了全省六成以上的人口,成都一城独大所承载的人口与环境承载压力、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也同样面临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而且,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对民众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大于人口稀少地区数倍,调整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压力更大、挑战更多、资源环境约束更强。可以说,我省不同区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均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点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决定》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内涵,即生态红线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以及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红线是指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生态红线也就是严格的生态保护之意。在生态红线制度建设方面,四川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生态功能区面积大、比重高、涉及人口多,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是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红线制定之后,仍然需要严格的制度管理,需要建立监测网络或监测平台、分级管理的长效机制。而且,无论是哪一条红线,最终会影响到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的发展,这就需要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需要构建污染治理制度与交易市场,以及区域考评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之后的考评制度。这些,都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内容。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上一篇:头孢克洛片联合通窍鼻炎颗粒冶疗急性鼻炎临床... 下一篇:高龄高危肺癌外科手术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