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英语教学之路

时间:2022-10-19 11:42:13

我的初中英语教学之路

【内容摘要】本教育叙事结合自己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以来所使用的三套教材,回顾了英语课程改革的三个阶段;作者以使用的教材为主线,结合自己的英语教育与教学,着重阐述了不同阶段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同时也对下一步如何进一步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教材 理念转变

1984年高考,我考入了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六合县普师班(高中起点)学习,经过一年脱产的学习,我站到了乡村学校的课堂上,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活。当时,我是在乡下的一所“戴帽子”小学任教。一所小学,四位教师(包括我),两间教室,采用“复式”教学方式。我教一、三、五年级(在同一个教室)的数学和二、四年级(在另一教室)的语文。实习结束后,我得到了当时乡教育办公室学年期末检测最高奖励20元。1986年,我怀揣着当时县教育局的介绍信来到了如今工作的初级中学,分管教育的助理问我教什么科目,我说我什么科目都可以教,但我更喜欢教英语,于是我就走上了英语教学岗位。

一、因为喜欢而“爱”上

年少无知且有点狂妄的我,手捧着初中阶段自己早已孰悉的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初、高中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利用年龄与学生相差无几的优势,整天和学生们泡在一起。按照当时人教版教材每课编排的顺序,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带学生背句型、讲解语法规则。我所任教的三个班学生超过150名,个个都在我的影响下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模仿我的语音、语调(在高中阶段我经常听《Follow Me》和《On we go》)学生们很在意我对他们强化语法的练习,注重对英语语言做题准确性的训练,这给当时英语组的老教师造成不小的压力。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真有点对不住他们,记得我当时的教研组长是一位五十多岁俄语专业改教英语的老先生。他说,就你能!和你比投入,没有你年轻;比学生成绩,你把我们甩了一大节。

教办助理有一次到校听课,助理来听课,我希望他听我的课,可他没有进我的英语课堂听课。课间,我说:助理,我以为你要听我的英语课的。可助理生气地对我说:你欺负我不懂英语。现在真想对已退休的助理说声:“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这么说的,我当时渴望你对我英语教学进行指导,渴望得到你权威的表扬。”

最初三年的工作,学校英语考试成绩在县排名中已居上游,得到了县英语教研员的肯定和表扬。我曾对我校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说:方法不是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后来,陆续有数名正规院校的大专毕业生分配到我们学校。有的尽管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生,但学校为了解决青黄不接的英语教学还是让他们担任了英语教学任务。凭着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真的让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辉煌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我也沾沾自喜,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对我崇拜有加。

一件小事让家长至今对我感激不已,那是92年中考英语的前一小时,我朋友找我,让我给他的女儿辅导一下英语,碍于情面我用了20多分钟,针对当时的试题题型作了一番剖析。不想考过之后,我朋友的孩子居然飞奔过来高兴地对她爸说,许多题目和老师讲的一模一样,真了不起。朋友的孩子最终被南京财经学校录取了。

二、因为“爱”而执着

进入了90年代,在这段时间里,我边教学边参加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为期三年的英语专业业余进修,系统地学习了英语专业课程和英语教材教法,无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和教学理念方面都得到了提高。1992年,我顺利地取得了英语专业专科文凭。这段时间里给我感触至深的是我能不断地运用所学到的英语教学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际,在实践中体验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认真反思了从教以来的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英语课上根据教材的要求,我霸占了课堂上讲的地位,为自己的精心教、学生认真听和记而沾沾自喜。因为当时的教材编排体系每课都是以课文、生词表、注释、语音、语法练习等几个部分构成的,我在课堂组织的练习活动大致有:句型转换或替换练习,跟读模仿,用所给句型、词组完成句子,句子翻译,朗读和根据课本上的语言材料进行严格控制的问答练习。

我当时的教学理念就是“讲授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机械性练习”,教学手段就是一本书,一只粉笔和一块黑板,教学对象是希望通过读书能跳出“农门”的学生,当年考取中专校(农转非并包分配)的学生家长都要请老师和家里亲朋好友吃饭,那场面一点儿也不逊色于现在的婚礼场景。在我从事英语教学的第15个年头,我迎来了第二套初中人教版(中英合编的JEFC)教材,面对着这套打破了单纯以语法结构为主要脉络组织和安排教学模式,采取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路子编写的教材,我如饥似渴地认真研读新教材,学习由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自己的英语教学理念中明确地树立了这套教材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和组织英语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为了尽快地转变我早已习惯的“讲授法”教学方式,我积极参加省、市、区的各级培训。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以交际教学为主,积极探讨具有交际功能教学方法,在研究活动形式、教学过程、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训练等方面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围绕着JEFC教材开展两人小组练习(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分排练习(Row work)和分行练习(Team work)等活动,实践“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全面训练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我的课堂上,学生能听懂英语了,能用英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自己的学生在02年市首届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也因为敢于实践和创新,在2004年我被评为区英语学科教学带头人,围绕着JEFC教材的实践有多篇参评论文获省、市、区论文奖,课堂教学的手段也多样化了,学生活了起来,课堂围绕英语而说的热情高了……

然而令我不安的现实,又让我对此次新课程的改革进入了“尤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每逢期中、期末上级部门不得已的统考和排名,评判学生的是考分,评判教师的你的全区排名,让我难堪的是我教的学生用英语表达超过别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可笔试成绩比不过那些以语言的知识和读写技能为重点训练教师所教的学生。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国有影响的英语教育专家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直接起到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尽量减少中考以外的终结性评价活动,即甄别性测试,禁搞分数排队,采用等级分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在每个步骤的表现要及时反馈,肯定其进步,激发起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一定要耐心帮助,给予关爱和支持。评价方式和手段多元化,有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还有作业评定、学习活动评比、点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周记等。采用描述性评价(定性分析)、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评价重在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策略……

对这段时期的英语教学我头脑中一直萦绕着一个教育寓言小故事《说禅》:有一年轻人找到一位著名的禅师,想跟他学禅,禅师开导他很长时间,年轻人还没找到入门的途径。有一天,他当着徒弟面倒水,杯子满了,茶水溢了出来,他还在倒。弟子很惊讶,提醒他水倒不进了。他说:“是呀,杯子满了,水就倒不进了;而你呢?用成见把自己的脑子塞得满满的,我又如何能增加你的智慧呢?要想学到禅的奥妙,就必须把头脑腾出空来,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杂念清除出去。”

三、因为执着而迷恋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JEFC教材在知识中去学习知识,然后去运用知识,以时态为线索、融入结构、功能和话题,知识脉络相当清晰,以对话、短文为范例来组织内容,语法在每个单元中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来,同时不断反复巩固,有系统性、层次性和渐进性,教师的教学方式以交际教学为主。作为这一阶段实践的我,的确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既渴望着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突破,又渴望着所有学生英语成绩的上升,但就我身边的老教师也好,新教师也好,不管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只要是学生考得好就不会受到抱怨,甚至没有人在乎你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去提升学生的成绩。这套JEFC教材很快就被《Fun With English》所替代。

2006年我迎来了我从教以来的第三套《牛津英语》教材。这套教材编排的目标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来选编教学内容,注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激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功能、结构、话题及“任务型”活动途径相结合教学方法;充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注重学科融合,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

江苏省也从此在小学三年级就开设英语课,这是一个多么令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者激动的事啊!主宰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任务型教学途径和有效教学方法。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任务型活动能让学生用英语做事,用语言开展真实的,有意义的活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地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明确界定位了英语课程的性质,将会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什么是素质教育?爱因斯坦说过,素质就是把知识都忘记了,剩下的那些东西。我们恰恰是运用剩下的东西去思考,去与人交往,去战胜困难,去设定目标,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去创造我们的“幸福”。

近年来,我任教的学生,他们在小学都有四年的英语学习基础但不能适应初中的英语学习这一现象:例如,书写不工整,朗读读不出来,说英语支离破碎,听了却听不懂,学生很乖,可让他们自己去预习,自己去主动学习难上加难,似乎失去了动手的能力,失去了主动获取语言的能力,这无不与小学终结性评价仅以学生英语考试的分数为标准,人为设定的框框有关,有悖于小学英语的二级《英语课程标准》的评价,给学生学习英语进入初中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许多走上英语教学岗位不足十年的英语年轻教师经常私下里对我说:现在的学生真听话,听话得都让我课堂上不知说什么了,我比以前教的更认真了,可就是课堂上学生活不起来,学生动不起来,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不来……

四、因为迷恋而不弃

面对着按照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突出课堂语言教学整体性和综合性,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素材典型,语言情景真实,语言表达规范的《牛津英语》教材,我不放弃任何一次培训机会,尝试着自己角色的变化,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这时的我真的感觉到首要的不是学生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要突出课堂的主人是学生,绝对不是教师;课堂的核心不是你教什么内容而是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学习内容,我经常用这则教育寓言故事来自勉:有一个年轻的牛仔想把一只牛赶进牛棚里喂食,可是这只小牛不愿进去,年轻牛仔用力地抓住牛角,想把牛拉进牛棚,可是拉不动。牛仔的爸爸见到了,也出来帮忙,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可是这小牛发了牛劲,抵死不从,无论两人怎么费劲,小牛都不肯进去。这时他们家的保姆出来,轻轻地吹了一声口哨,然后把大拇指塞进了小牛的嘴巴里,小牛含着保姆的大拇指,乖乖地跟着她进了牛棚……教师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现象在如今课堂上依然大量存在,一方面直接原因是目前对教师评价机制还没有改变,对学生终结性评价没有真正有效落实多元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彻底改变,口头上一直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实际课堂教学中一直想将学生训练成同样模式的学习“机器人”。

其次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习以为常地固步自封,不求进取,以一尘不变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固守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应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果借口感到对付日常教学已经很不容易,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搞科研,或认为不搞科研照样可以教好课,不久的将来必将被教育所淘汰,更可悲的是你耽误了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已明确地定位了英语教师的角色。我想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勇于探索,不要言个“忙”字而放弃了“悟”的过程。“忙”就是“心亡”,“悟”就是我带着心去学习,要“少点忙性,多点悟性”。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英语教学之路而求索兮……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沟初级中学)

上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模型的分布和应用举...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