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品收益飙升

时间:2022-10-19 11:05:19

银行理财品收益飙升

“钱荒”似乎成了年中银行的固定上门客,今年六月中旬以来,银行间资金便陷入空前紧张,甚至大型商业银行都不得不低头借钱。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降低,除部分城商行的产品还保持4%以上的平均收益率外,大中型银行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降至3%至4%,但进入6月形势却让人大跌眼镜。六月底,沪市一天国债逆回购年利率飙至18.5%,就在不久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创下5年来新高。结果便是,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连续两周上涨。建设银行6月14日发行的一款名为“2013年‘乾元-保本型’第136期理财产品”,期限仅仅3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竟飙至7.39%,创下了近期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新高。

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的范围仍在扩大,与国有银行的产品相比,股份制银行产品收益率更具竞争力。不少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率可以达到7%。如光大银行推出的1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起步金额100万元;民生银行一款30天的理财产品,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也是7%,5万元起点的预期收益率也有6.2%;宁波银行发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5万元起点的产品,61天预期年化收益率达7.1%。

理财品收益上涨真像

但习惯了在缺钱时像央行求助的商业银行们,今年却似乎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中国央行两次抛出央票发行之后还明确表示“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条信息马上在英国BBC上成了头条新闻。就在世界各国争相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央行却出乎意料地表示将继续收紧信贷市场。央行如此坚决的态度显然让银行在此次钱荒中成了最大受害者。银行利益受损的最直接表现其实就是对于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企业的经济缓慢又眼中拖拽了社会的整体经济步伐。

自从银行面临钱荒的压力后,紧随揽储而来的就是理财产品收益率水涨船高。近期发行的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更有甚者出现了预期收益率达7%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除了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飙升推高理财产品货币市场投资部分的收益外,更为重要的则是银行在年中关口有必要让渡收益给投资者以吸引存款。

“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流动性的突然紧张,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涨。”银行业人士表示,急于筹集资金的银行,只有用较高的收益才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银行理财产品本身对调节商业银行资金头寸、资产负债表有重要影响,此时临近半年末考核时点,银行提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能够起到‘抢钱’目的。”普益财富研究员表示。

投资风险不可忽视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是购买理财产品的好时机。每到季末年末,市场资金面都会紧张,但今年6月情况好像比以往都严重。“资金面压力已经传导到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开始止跌反弹。”另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这个时候购买理财产品获得比较高回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一状况不会持续太久。“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在短期内对于部分有资金的居民和企业来说是好事。”“预计6月底、7月初理财产品收益率高的现场仍将持续,但在下半年市场平稳之后,利率水平将恢复正常。”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近期银行间资金短缺拆借利率大涨,充分说明有效投资需求不足、资金在银行间‘空转’并未进入实体经济的问题严重,金融风险的防范不能掉以轻心。”尽管理财品受益看似一片大好的,但投资风险还是不可忽视。

货币市场利率猛升、流动性短缺,央行是否应该通过降息、降准等方式“放水”,以缓解银行压力的信息不绝于耳。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1个月以内超短期产品以及3至6个月期限的品种在最高预期收益率上,银行均给出收益率溢价,高于往月水平,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然而,1至3个月期限以及6个月以上品种在收益率方面均较前几个月没有明显优势,不推荐投资者购买。”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支付方式基本上都是按预期收益率,一旦理财产品投资项目的诸多问题同时爆发,超出银行承受范围,银行约定俗成的刚性兑付就有可能不能实现,那时理财产品可能只能回到起点成为代客理财。按理财产品处置资产的真实收益情况扣除各项费用后支付收益率,其中的投资风险当然只能是投资者自行承担。因此,尽管钱荒之际,理财品受益有所上涨,但上涨时间有限,且购买之前仍需谨慎。

上一篇:河北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研究 下一篇:解析播音主持人才专业技能与专业心理品质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