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时间:2022-10-19 09:43:30

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也不可避免地给银行业带来了相应的金融风险。因此,把握机遇、提供支持、防范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建设中开展业务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商业银行 机遇及挑战

党的十对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十明确指出,城镇化建设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建设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银行业也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撑,与此同时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也不可避免地给银行业带来了相应的金融风险。因此,把握机遇、提供支持、防范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建设中开展业务的重中之重。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找准城镇化进程中每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和比较优势。城镇化过程中必然涉及产业链选择与设计、经济的转型问题。产业链的设计、构建和资源整合,与各个地区不同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力优势密切相关,这样该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产业在未来的市场中才能够具备竞争能力,并增加当地的就业,使失地农民可以得到很好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创业。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设计应与当地的产业优势密切结合,而且要注重整个产业链的构造和整合,而不是着眼于单一产业和单一环节推进信贷政策。培育产业链既为当地农业产业转型提供了巨大支持,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连锁性的商业机会,而且还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系统性的信贷风险。

其次商业银行要深入了解城镇化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人口的城市转移,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资金需求。一方面需要得到金融支持的主体,已从传统农民扩大到农村中小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主体;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支持的项目日益增多,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商业住宅等项目。这些主体和项目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差别也很大,需要商业银行进行深入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可行的金融服务。县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需要信用创业贷款的支持,农民贷款缺少合适抵押物,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探索扩大抵押物范围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切实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区域骨干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需要为农民在住房、教育、卫生、耐用品消费等方面提供消费信贷;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可靠而有力的资金保障和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贷款,发展债券市场等。

最后商业银行要想抓住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机遇还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以求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引导城镇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新兴产业和特色经济,切实深入的参加到城镇化建设当中去。商业银行要根据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类群体、项目资金需求特点以及生产、创业、消费等各种资金用途,探索开发适合城镇化建设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城镇化建设中企业和居民对资金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可将发展较为成熟的金融产品移植到城镇化建设中,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具有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以及处于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升级中的企业,更好更快地推动城镇化建设,以实现银企双赢。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首先,新型城镇化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需求。和以往相比,新型城镇化更追求的是质量和效率,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镇化中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也发生着新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产业梯度转移以及技术创新等领域的金融需求明显增加,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产品、新服务。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村镇居民的收入将大大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消费的升级,这将刺激村镇居民产生更多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除了要不断拓展消费金融供给渠道外,还要不断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产品,支持居民多样化消费融资需求,增加城镇ATM、银行卡受理设备数量,不断拓展银行卡使用范围,推广网上银行支付、手机银行支付等支付创新业务。

其次,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压力加大。新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会阻碍商业银行作用的发挥。一是政策风险。新型城镇建设所处法律环境尚不完善,还存在着运作主体缺乏独立性、少数地方政府在规划等方面有较大的随意性等问题。二是市场风险。存在城镇在建设中盲目追求规模、见效快等短期效益,忽视产业培育、持续发展等问题,造成城镇经济辐射能力不强或者建设规模不合理等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三是经营风险。新型城镇建设涉及民生等相关的各类投资以及相关产业培育,投资金额大,缺乏足够的建设经验及运营经验,对风险认识不足,可能出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难以为继的问题。第四是资金支持风险。资金是新型城镇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其主要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项目收入滚动投入等,涉及主体较多,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出现资金支持风险。

三、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对策

首先,加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领域新风险的管控。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拓展新兴业务、创新型金融产品的同时风险也在加大。在新型产品的创设和应用中往往是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同时并存,因而商业银行应坚持在发展中管控好各类风险。

其次,加快转型创新力度,做大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消费群体的壮大,客户日益多元的金融资产配置需求也将日益突显。商业银行应注重居民多元资产配置需求,推出特色金融服务。应注重以资产管理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为重要抓手,加大新型产品创设力度,从而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推动实现自身的转型。

最后,加强服务客户的综合能力,力争做到“综合化与特色化”并举。大力拓展农民工市民化相关的金融服务业务,稳步扩张新网点至县域和郊县,切实创新和提升渠道竞争能力,积极关注和发展农村新型农业组织业务,力争做到“综合化与特色化”并举。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内涵式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应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支撑体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全面的、可持续的资金保障。虽然城镇化建设为商业银行加快业务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但市场在产生机遇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必须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同时做好市场拓展和风险防范。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贷款的风险防范,同时高度关注房地产过热可能产生的经济泡沫现象,密切关注房地产行业可能潜在的金融风险。此外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要加强对其信贷政策的分析研究,切实引导信贷资金投向,防止盲目投入带来的风险。在消费信贷领域,要积极建立健全消费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上一篇:五措并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下一篇:浅论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