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措并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时间:2022-10-12 03:49:33

五措并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摘要]社会转型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政治认同危机。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实现“中国梦”愿景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充分认清开展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采取务实举措提出思政理论课教育效果。文章提出五措并举提高思政理论课时效性。

[关键词]五措并举 提高 思政理论课 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常海霞(197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王华彪(1973- ),男,湖北汉川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组织部副部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贾绍宁(1978-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中国梦’愿景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HB14MK023)、2013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13ZZ004)和2011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七位一体”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20114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53-02

一、创新实践教育方法,巧用案例教学,升华思政理论课感染力

思政理论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备手段。思政理论课,除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课外,还包括系列教学中的集中授课、宣讲辅导、举办讲座等,对于搞好系统教育灌输、打牢大学生思想根基、解决现实思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特别是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科技化、资本私有化的“四大环境”,容易呈现出思想观念多样、价值追求多元、行为方式多变格局,需要创新教育方法、运用教学案例来应对。积极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新生活,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要适应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政治教育课吸引力。

1.采取社会实践教学。如,在形势政策教育中讲授市场经济知识,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讲授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在作风纪律教育中讲授政策法规知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中讲授“毛概”等,做到用社会实践启迪引导,用生动教学案例解疑释惑,用系统知识开阔视野,达到升华思政理论课感染力的目的。

2.巧用案例教学。一堂课只有事理结合、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才能讲得有“血”有“肉”,使大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思政理论课讲授中运用事例应做到“四要”:(1)统一。做到例证与观点统一,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更不能相悖抵触。(2)贴切。要用身边人身边事,善于从大学生身边的学习生活中选取事例,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3)新颖。要注重选取最新的事例,把最近宣扬的先进典型、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使教育更加鲜活生动。(4)活泼。要善于用活泼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只有适应授课对象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才能吸引大学生、感染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双向交流,增强思政理论课亲和力

思政理论课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双向交流,才能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

1.牢固树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也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要着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四有”青年,是思政理论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办人民群众满意大学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展思政理论课,必须做到“三个统一”:(1)坚持社会整体价值与大学生个体价值相统一。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人愿望和需求,本着社会主义建设、对个人发展有利的原则,积极为大学生发挥个性、施展才华创造条件。(2)坚持严格管理的一致性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相统一。对大学生既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也应针对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引导。(3)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既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又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在觉悟程度、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理论,最终达到教育内容和效果的统一。

2.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我讲你听”“我说你通”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此,我们在教育中要做到“三个必须”。(1)必须树立“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理念,通过广泛运用民主讨论、思想互助、网上交流等形式开展思政理论课,才能使大学生明确是非界限,提高思想觉悟。(2)必须积极探索群众性自我教育的新模式、新载体,注重用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感染大学生,用大学生创作的人生格言启迪大学生,用从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大学生,才能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3)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会等社会团体干部的作用,让他们上讲台、唱主角,帮助他们提高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的基本功,形成人人做工作、大家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解决现实思想问题,化解干扰挑战,提高思政理论课针对性

思政理论课的授课对象和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关心好、实现好、维护好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政理论课的基点。“90后”的当代大学生,其认知能力、心理状况和行为方式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思政理论课要回答和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就必须积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认真研究、因势利导、主动应对,才能取得实效。

1.重视现实思想问题增多对教育带来的挑战。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由心理问题引发的现实思想问题和案件事故增多的实际,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活血化瘀、舒心通气功能,加强人文关怀、搞好心理教育。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要把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纳入经常性思想教育、科学文化学习和卫生常识课程,使大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一般方法。要结合军训、学生生活管理等节点,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大学生活的适应、自控、承受和化解能力。

2.重视信息网络普及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信息网络不仅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深刻影响,而且给思政理论课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信息网络作用,认真挖掘各级思政治教育网、高校综合信息网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多媒体教学,开展网上授课、网上交流等互动式、开放式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覆盖面、时效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和技术预防,搞好规范和引导,强化思想阵地观念和安全保密意识,有效抵御和防范各种消极影响。

3.重视社会大环境变化给教育带来的干扰。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当前时代背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变化,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注重物质利益视为思想境界不高或缺乏理想追求,不能随意把大学生对学习、生活提出的正当要求视为个人主义。

4.重视大学生中带倾向性的现实问题带来的挑战。近几年,大学生家庭后拉力呈现扩大的趋势,不少大学生家属下岗、离婚率升高,家庭涉法问题增多,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要树立“人先于事、事制于人”的观念,着眼在“聚人之心、解人之难、动人之情、集人之智、合人之力、正人之行”方面下功夫,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要自觉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去体察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努力把对大学生的关心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把组织的关怀体现在真诚帮助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

四、选准社会教育课题,完善教育体系,丰富思政理论课时代性

当前,时代条件深刻变化,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校的教育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充实新内容,丰富新内涵,拓展新领域,进一步增强时代感和感染力。

1.着眼时代条件发展变化选择课题。社会环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参照系。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针对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社会思潮复杂的实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校正思想航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追求,要用强大的精神支柱凝聚力量;针对信息社会的特点要求,要及时将如何发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针对多元文化的渗透影响,敢于把时尚健康的东西搬上讲台,善于用新的视角分析解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2.针对大学生现实思想反映选择课题。以问题牵引教育,用教育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注重加强调查研究,真正把大学生的社会经历、思想特点、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搞清楚,选择他们能接受、喜欢听的内容开展教育。要掌握大学生的现实思想反映,结合形势变化,及时搞好思想调查,摸清大学生思想底数。要善于从大学生现实思想问题中发现倾向性问题,坚持有什么问题搞什么教育,做到大学生所想的就是课堂教育中所讲的,课堂上讲的就是大学生所关注的,切实增强思想教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3.要善于在党的创新理论中选择课题。思想性是贯穿于政治教育课的灵魂。要善于把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融入教育中,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大学生;要始终突出主题,每一堂课都要围绕中心思想选材、举例、阐述,用鲜明的思想观点吸引官兵;要深入思考总结,善于从寻常中讲出深刻的道理,从平凡事中讲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五、提高教学能力素质,讲求授课艺术,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

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思政理论课,可以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提高思政理论课的质量水平,取决于授课者的综合素质。教学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当好当代大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要把授课作为使命来承担,作为事业来追求,作为业务来钻研,下功夫掌握这门艺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在勤于学习中打牢理论根基。要加大理论武装力度。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夯实理论根基;要切实掌握思想武器,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讲述道理。要善于用创新理论回答解决大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从而把灌输的道理说到大学生的心里去,使大学生对教育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要在广泛涉猎中丰富知识底蕴。(1)要在学习前沿知识中体现新度。瞄准信息知识、科技知识等前沿领域,掌握网络知识、流行文化知识,进一步拓宽知识面。(2)要向辅知识要广度。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写作知识,以及美学、自然科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这样讲起课来就不会说外行话,才会讲到点子上。

3.在总结思考中把握特点规律。要在总结思想中悟出深度。要认真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和我党的光荣传统,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力争学得更深一些、更精一些。坚持在总结中学习提高,把感性、零散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理性、系统的思维和认识,是提高授课能力的必然途径。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对所讲授的教育课进行认真回顾和分析,要看“这些教育为什么搞得好,是什么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找出带规律性的、对今后的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来,达到系统讲授一次课,长一分本事的目的。要总结失败的经验。认真学习全国、全省优秀思政理论课干部典型的授课经验,仔细揣摩、反复领悟授课技巧,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4.要在实践磨砺中锤炼授课本领。要在社会实践中积累厚度。提高授课本领,既要靠知识的积累,更要靠实践的锤炼。要甘于吃苦。下功夫把思政理论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深入细致地搞好思想调查,精心备好每一次教育课;要珍惜每一次授课的机会,用心感悟,用心实践,做到上一次课有一次的收获。要善于积累。自觉养成边干边积累的良好习惯,努力做一个思政理论的有心人。要善于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解决思政理论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黄尚峰,王华彪.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4).

上一篇: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