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19 09:22:23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76-01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儿童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协助儿童从知识的此岸游向知识的彼岸。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养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其学好数学的保证。良好习惯的形成,对成人来说,常通过有意的自我控制和努力,自觉地实现,对于儿童,由于其自觉性不强,自控意识和能力较低,要依靠外界力量,主要是通过教育培养方可达到目的。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课习惯

学生课前预备铃响作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坐得稳,静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得入耳、入心,边听边思考,这都是听课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2. 读书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老师,随身的先生,要充分发挥它“老师”的效益。语文课一直较重视读,而数学书则受冷落,往往是把数学书当作一本习题集,其实读书的习惯也要从读数学书培养起。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太少,不会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看书,比如翻书页,指页码,看插图,看算题,都要一一到堂,十分具体。对于个别差生还要帮着翻书、指点看的位置,不然学生就象是入迷宫,不知所措。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教师可慢慢脱手,到中高年级,可让学生自己读教材,钻算理,求思路,在课本上作记号,加批注等。读书习惯的培养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同时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求新求活,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形成主动学习的读书习惯。

3、审题习惯

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严重。特别是中低年级十分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作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如低年级计算中,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的情况较多;在中年级常有学生把很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一步应用题解答,或者两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教师要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4、验算习惯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党热心于作题目,一旦作完,便万事大吉。至于正确与否,已无心顾及了,不愿回头验算。如(8)÷8=64、(500)-700=200,一只大象重5千克等,其实只要稍作验算,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一些学生还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说明他们还没有树立验算的观念,更谈不上验算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验算习惯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习惯。

5、总结习惯

学生学了某一类习题的解答方法,学完一个课时的内容,学完一个单元乃至全册,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及方法,总结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小学毕业阶段还要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块”和知识的“线”进行概括、总结等。这种习惯一经养成,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形成数学能力。

6、质疑习惯

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这种习惯实质是一种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

7、书写规范化习惯

各科作业的书写都有规范化的要求。小学生数学作业书写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有二:格式正确,书写美观。就前者而言,不同类型的题目和练习有不同的书写格式。如解应用题与一般的四则计算的书写格式有区别;解方程与脱式计算书写格式不同。学生如果不懂得这些格式的基本要求,任意书写,一个班的作业格式将五花八门,十分难看。有些则因此产生错误。至于书写美观,它与格式正确密切相关,前者作得好,它才有作好的可能。教师要用统一的书写要求规范全体学生的作业,诸如字的大小、空行、题目的排列、错题更正的形式、卷面的整洁度等,要求全班学生一致,不合要求的要重作。长期坚持这样,学生才会重视书写,养成书写规范化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听课、读书、验算、总结、质疑、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论物理教学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的纸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