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

时间:2022-10-19 09:01:44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

摘要:计算机教学对提高现代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把握好基本操作;围绕基础应用,选好切入点;以操作技术为教学核心,落实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技术体系 操作基础 使用基础 基础应用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强、发展很快的课程。但是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如何把握"计算机知识体系"的问题。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呢?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就非常关键。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不同于计算机理论的,是"操作技术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基础,以计算机运用为目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有其独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我们可以称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

一、 充分认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特点

1.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我们可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操作基础:主机开关、鼠标、键盘、扫描仪、打印机等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

使用基础: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Windows系列)、窗口软件的基本操作等。

基础应用:文字处理(Word 2007)、电子表格(Excel 2007)、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07)、网络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绘图(photoshop CS7.0)、多媒体的简单应用等。

在这种层次划分的基础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网状结构主要体现在"使用基础"和"基础应用"两个层次上。

2.基础应用技术有广泛的迁移性

由于大量的应用软件是以Windows为平台制作的,所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中,基本技术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在针对某一"载体(或称任务)"教学时,应该将其中包含的技术层次剥离开,区分出"操作基础""使用基础"与"基础应用",逐项讲授基础应用的各个技术点,同时规避不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点,作到层次分明、技术点明确、重点突出。这样就能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展开教学。

二、如何在教学中把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

1.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把握基本操作。

从上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三个层次可以看出,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操作基础"和"使用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安排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认识计算机"、"Windows基本操作"入手,突破"零起点"学生的学习障碍。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应用"打下基础。

开课前,授课老师应作一份调查,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所知知识,对软件的爱好和兴趣,对软件了解的深度,使老师对于学生计算机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方便了以后的教学。在一种不熟悉的情况下,作个相应的调查还是有所必要的。

2.围绕基础应用,选好切入点。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是网状结构,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一个适宜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的选取原则是:包含所需的技术技能,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技术障碍,符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选取了"访问因特网"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因特网"作为信息时代高科技的产物,知识含量极高,原理和技术复杂,但"网络浏览"的操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其主要内容是"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摈弃计算机理论知识体系,依照应用技术体系,"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是基础应用内容,因此我们选取"访问因特网"作为应用技术知识的切入点,教授网络浏览知识的同时,完成"窗口软件的基本操作"等技术点的教学。

3.围绕基础应用,选好切入点。

在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于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采用分散、渗透的方法,将枯燥、难懂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溶解在技术教学中。这样可以起到分散教学难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的作用。

计算机专业课也好,基础课也好,最主要看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针对的对象层次如何,其实在内容上大家都差不多,最主要是能针对目标不同的不同人群,而在相应的设置上所做的调整,将对象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目标结合,对相关的知识有序的排列、组合,使各章节的内容既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这就需要编者对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对计算机相关知识也有所实践。

4.以操作技术为教学核心,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核心是操作技术,通过操作技术的教学,达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服务。

我们目前正在探索一种适应于当前学生学习状况的《计算机应用》的教学方法:即以应用为驱动,在应用中学习。我们打算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如上网、游戏)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学会文字输入,文档编辑,文件存储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操作技术的教学要求:可操作性强、步骤明确、指示到位、结果稳定。鉴于这样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图示。对操作步骤采用"步骤图示法",这种连环画式的图示方法,明确的指示操作过程,使教学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样针对任务的具体操作,切实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是"技术体系","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是回避难点的权宜之计,而是科学的、符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体系教学方法。遵循这一系统,就可以把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双基"和教学脉络,达到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

上一篇:浅析山区道路水毁原因及防治技术 下一篇:议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