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和谐心态培养

时间:2022-10-19 07:43:38

论青少年和谐心态培养

摘要:心态是人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各种关系的态度,在生活于其中的各种关系世界中形成、发展;从人的生命本性出发,人的关系世界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未来、人与虚拟世界等五个层面。因此,青少年和谐心态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培育青少年爱社会爱他人爱自己;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网络天空好自游。

关键词:青少年;和谐心态;人的关系世界;虚拟世界

收稿日期:2007―03―11

作者简介:陈光磊(1965―),男,山东郓城人,菏泽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

王风雷(1970―),男,山东巨野人,菏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管子•兵法》曰:“和合故能谐”。“和”,中和,和气,平和。和合,融洽相处。和谐心态就是与自身所处世界和谐融为一体的心态。“天时地利人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统一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还要注重“己和”,就是自己的和谐心态,其实质就是自我的内心和谐。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内心和谐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时代意义。注重青少年和谐心态的培养与教育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

心态是人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各种关系的态度,在生活于其中的各种关系中形成、发展,并影响着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及对自己的态度。中国文化更多地主张通过向内的反省认识自我。因此,中国人的心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态,一种心的态度,一种心情、心意、心思、心性等,是人现实的某种精神状态,是经过调整后的内心和谐。这种和谐心态就是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必须以人的健康标准为前提,而人的健康必须从真实的人性入手探讨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在人的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状态。所以,衡量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就是人的关系世界的和谐”。①从人的生命本性出发,人的关系世界应该包括以下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关系世界的第一层涵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成为人的关系世界和谐的一个必要前提,正是所谓“天时地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关系世界中最集中表征人本质特征的部分,正是所谓“人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是人的关系世界中的关键部分,人怎样对待自然与他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自我的和谐一致性;人的生活是现实的,但是人关切未来,富有理想与幻想,因此人与未来的和谐一致是现实关系的行动指向;科学的发展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关系,就是虚拟世界,人能否与虚拟世界达成和谐也是青少年甚至成人要解决的问题。以上五种关系为青少年和谐心态的培养与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界的进化告诉我们“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之物”,②人之为人的前提就是人自然的肉体生命。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鸟兽虫鱼等等自然之物,不是也不应该是人类的对立面,都是大自然和谐而有序的组成部分。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与大自然共生,遵从大自然的规律,就是热爱自己尊重自己。违背自然的规律,就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报复,这样的教训已经够深刻的了。绿色植被的减少,森林的砍伐,沙漠的恶化等等都向人类证实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在自然的内在“需要”得到尊重时,人的需要的满足才会是健康的,这样人与自然的关系才会成为人的关系世界和谐的一个必要前提。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使青少年心态和谐的第一步。

二、培育青少年爱社会爱他人爱自己

社会性是人最本质的规定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所谓社会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结果;另一方面社会及他人的影响是个体行为的根本指向。因此人的生活状态取决于人与社会及他人的关系状态,包括个体对他人、社会的认知、评价及形成的态度,与他人的交往、沟通、互动,在此基础上能否建立合理有效的情感关系,一定的信誉度,适当的合作精神等。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和形成的人的关系世界。在现实性上,就是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及结果,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生存发展的空间,是体现人的意义与价值、丰富性、创造性的舞台。所以,这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与秩序的人生舞台,这个舞台需要和谐,需要和谐的心态。

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的关系世界中的关键部分。人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怎样对待他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怎样认识自我,即对自我的内在本性、需要和自我在外显环境中的地位、特征的意识。如果自我对客体自我认知合理、调控有效,人就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今,资本的运行逻辑导致了人们基于“我的考虑”之上的原子主义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培养了青少年试图去掉任何规约而畅想绝对自由的性格。实际上,“市场经济社会把人们置于一个普遍交往的境域之下,任性、孤僻、自私与日常化的公共交往格格不入,利他、宽容、合作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素养与品质。而这些品质并未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培养出来和完善起来,人性自我中心倒是他们的基本特征。”④所以,培养青少年的和谐心态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不存在人的关系世界绝对的和谐,也不存在绝对的不和谐。对个体而言,和谐心态是人生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本然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和谐的标准也各有不同。所以和谐心态表现为追求关系世界和谐的意识及积极的自我应对办法,是个体不断面对、分析、解决和谐问题并通过这一过程而获得的自我发展能力。

和谐心态需要正直、勇敢、诚信;需要善良、宽容、爱心;需要吸收、开拓、创造。这种和谐心态是仁者的智慧,是智者的善良。和谐心态要去除无私、狭隘、嫉妒、仇视。和谐心态在爱因斯坦的宽容思想里面得到最好的解释,他主张“宽容即互相了解、互相谅解,尊重不同的观点和差异;给人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宽容不仅是善待别人,还应该善待自我。宽容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⑤因此和谐心态包括了人类优秀的情感品质,是认知健全的结晶。

三、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

踏踏实实而又拥有远大理想,是培育养成和谐心态的重要一环。人既是理想存在,也是追求终极理想和永恒的存在。人的理想信念将人对生命、对生命精神的热爱汇集成人生生不息的生命冲动;在道德领域人要求向善的无条件性;在认识领域表现为求真的执著;在审美领域则渴望表达无限的终极意义。如果没有理想信念,人的现实生活就会缺乏意义或者没有意义,人就会陷入生命的空乏与荒芜,就会很容易丧失生存的勇气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因此没有理想信念的生活不是真正意义的人的生活。对人现实的生活世界给予终极意义的追寻和神圣意象的体味,是形成人的关系世界和谐的根基。没有正确而远大的理想信念,人不可能得到真正和谐的心态,也不能形成和谐的个性,也就不会有和谐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不能坚强地面对挫折、困境、压力,甚至认为活得没有意思、没有奔头、没劲头,并不是没有工作不能生存、或者不被人认可接纳、或者自我意识水平低,更大程度上是没有具有终极价值的信仰。

四、网络天空好自游

《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称,目前中国青少年患上网瘾的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对于网瘾,家长和老师深恶痛绝视之为吸食鸦片。如今网络迅猛发展,可以说网络大潮已经冲击到了各个角落,以全方位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心态、生活。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帮手的同时,网瘾又使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认知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网络游戏”、“虚拟交往”等等正浸润而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如何使青少年能与网络虚拟与青少年心理和谐共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务之急应该研究的课题。

当代青少年网络行为之所以成为社会性问题,除了网络自身的局限与青少年成长的曲折外,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客观环境,包括思想舆论环境、社会心理环境、教育环境等等严重失衡,是很多青少年陷入网瘾不能自拔的原因。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关注升学率的考试制度和教育制度忽略了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要求,让青少年承受更多的压力。当长辈的教诲与现实社会冲突时,他们就会因为得不到成人社会的承认而转向自主性更强的网络世界。再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人际交往方面的难题,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不理想会让他们迷恋于“虚拟世界的生活”。可以说,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现实生活矛盾的替代与折射。

趋利避害是人类保护自己的一种心理机制。人们总是用一种替代的想像或憧憬的想像来替代充满矛盾与挫折的现实生活,而这种想像终于被客观的虚拟现实而真实的再现。“趋利”的心理动机,驱使人们来到虚拟世界。现实世界是以物流为中心的空间,虚拟世界是以信息流为中心的空间。尤其是网络聊天机器人小I的诞生使虚拟世界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实时性;二是仿真性;三是交互性;四是非现实的虚拟性存在;五是时空的持续广延性。实时性即即时性,也就是说信息传递可在瞬间完成。现在人们普遍有了一种心理的即时性。仿真指的是对现实世界的逼真模拟。交互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式联系,其联系不但非常广泛、非常深入,而且非常迅速。小I是网络虚拟技术空间真正虚拟的技术存在物,是非现实的虚拟性存在。“只要服务器保持正常工作,他就可以‘生存’下去。小I虽然不生活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但是它也不是虚拟的存在,更不是虚假的存在,是真正的‘虚拟’性的存在”。⑥这种真正的虚拟性存在,就具有了存在时间的无限持续性,存在空间的无限广延性。网络聊天机器人的出现,不仅产生了完全虚拟化的网络交流,而且彻底模糊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人对智能程序可以产生真实的情感。网络沉溺的青少年,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社会需要,可以十分轻松地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满足。仿真性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生活,心理上获得同样的满足,交互性、实时性,人们可以同时和一个人或者很多人,不远万里地与对方进行瞬间的实时性的沟通交往,不必经过漫长的过程和耐心地等待。时空的无限与广延,可以使青少年的心理自由翱翔。

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扩大信息量,有助于学习,拓展了人际交往的范围,提高了自主性,丰富了娱乐生活。但是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除了打斗杀网络游戏的暴力意识、网络色情诱发的不当的性意识、博弈游戏滋生的意识外,还表现为网络沉溺而形成的撒谎心理和网络散漫症,错位的社会化模式等。

网络沉溺是一种对网络利用的不和谐现象,是一种对科学技术的错误利用,是对青少年的一种极大地损害。这种不和谐表现在人与虚拟的不平等,人创造了网络,却被其浸润从而使人失去了自己,消融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因而我们应该进一步分析网络使青少年成瘾的基本原则,来矫正青少年的网瘾。

虚拟世界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奖励原则、娱乐原则和平等原则。网络游戏可以通过升级和物品,对孩子们极其微小的进步予以奖励。这恰恰符合操作条件反射的“强化”基本原理。现实生活中,哪怕是表现再差的学生,都有可能出现点滴进步,科学合理奖励强化可以满足其自尊和成就感的需要。网络游戏以娱乐贯穿始终,如何让学校、课堂充满快乐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使学习变成了压力,我们为什么不能打破单一的分数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这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必要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博士吧!平等原则,网上的任何交流是平等的、自由的,这是上网聊天最吸引人的地方。家长与教师应该加强与孩子的平等的交流而不是简单地说教,要通过移情的方式用孩子眼光看待世界,这样就有了沟通的平台,如果没有沟通的平台,那么我们的教育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

心态和谐是一种素质,认知健全,心理品质完善,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内心和谐是一种能力,控制情绪,心理和谐发展,追求卓越;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诚实正直而与人和睦相处;内心和谐是一种力量,性情敦厚而又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和谐心态对青少年和谐个性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和谐心态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与社会都承担着“人的关系世界”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注释:

①张向葵,丛晓波.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9.

②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④晏辉.心情培育: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J〕.教育研究,2006,(1)34.

⑤陆秀红,梁国钊.爱因斯坦的科学宽容思想与科学宽容精神〔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96.

⑥张雷.网络聊天机器人小I对网络社会交流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6.22(1)71-72.

上一篇:我国继续教育转型与特色化发展的探究 下一篇: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