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社会与青少年“德商”的培养

时间:2022-06-20 04:38:26

试论和谐社会与青少年“德商”的培养

摘要:在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青少年“德商”的培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要认真加以研究。

关键词:德商;观念;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93-02

收稿日期:2006-11-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1512175)

作者简介:刘春元(1966-),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伦理道德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方向,这也要求广大教育者,必须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德商”。

一、“德商”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现在,智商(IQ)、情商(EQ)、财商(FQ)等概念在社会上很流行,备受人们的关注。凡是当家长的都在想方设法培育开发孩子的智力,对青少年的“德商”的培养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把青少年犯罪归咎于离异的家庭、生理以及心理障碍等。但调查资料证明:近90%以上的成人犯罪,其行为直接与孩童时的道德启蒙不佳有关。由此可见,孩子道德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的人生道路。

(一)“德商”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德商”是西方心理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提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1.从研究“道德心理”到提出“道德健康”无不说明道德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从而为“德商”的提出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道德心理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道德教育问题,并在道德教育实践下形成,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概念。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部研究道德心理的专著――让・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20世纪50年代后期,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引发了西方研究道德心理的热潮。到20世纪80年代,道德心理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西方学者也越来越发现道德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并将道德健康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人的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而正式将道德健康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道德健康”的提出,又反过来大大促进了道德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一个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理想、道德意志的重要,从而为提出和研究“德商”奠定了基石。

2.“情商”概念的提出及其相关研究,使人们认识到“情商”固然重要,但没有“德商”的“情商”则会使人更危险,从而为“德商”的提出奠定了现实基础

在“情商”概念没有提出之前,人们都很迷信高智商。然而,许多事实表明,高智商并不一定就使人成功,许多高智商的人在以后的事业、生活、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的表现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甚至让人厌恶。正因为如此,人们发现除了智商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情商。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情绪智商》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情商”这一概念。然而,就在“情商”这一概念提出不久,另有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注意到,某些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为什么会发生行为偏差,做出一些令社会不能容忍的事情,根本原因还在于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理想、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素质不高。1996年,同是哈佛大学的精神病专家罗伯特・科尔斯教授,面对美国当时青少年犯罪率迅速上升的现状,在他的专著《孩童的道德智商》中明确提出了“德商”(MoralQuotient,缩写成MQ)这一新的概念。科尔斯认为,情商――主要包括人的情绪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鞭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其适度的反应与应变能力,要胜于智商――知识和智力,然而,德商――品格和德行要更胜于情感和智力。

(二)“德商”概念的内涵

笔者认为,“德商”是道德商数的简称,即自身认识道德,评价道德,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德商”的高低直接决定人生过程的质量,主宰人生的前途命运。它主要是指人们应具备和已经具备的道德意识、道德知识,道德行为三者之比。道德意识指公民在道德实践群体活动和个人行为中形成的各种道德观念、情感、意志、信念与道德基本理论体系。道德知识是人在社会道德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道德行为即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公民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这三方面要素缺一不可,就像一个三角架一样,每一方都会成为限制因素,缺一方就会使三角架失去平衡性、稳固性、承重性;只有三角架的三条边的尺度和质量相等,才能稳妥地撑起平衡、稳固、负重的任务。“德商”三要素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一个人要自觉尊重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努力学习道德知识,实现对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把道德知识升华为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道德理想和信念。这是道德的心理过程,更重要的是把其化为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样如此循环往复,“德商”水平自然就会一次比一次发展、提高。

二、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德商”培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建设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要建设这样一个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伦理道德的积极支撑作用,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青少年“德商”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四方面的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与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这就需要加强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要从青少年抓起。

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德商”,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青少年“德商”的培养,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日益丰富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但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都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中,尤其是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直接威胁、危害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它对于教育引导青少年抵御腐朽有害思想的侵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确保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顺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青少年“德商”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丰富道德教育内容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我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和谐观教育。要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使其形成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护生态环境;培养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观念,使其学会正确认识他人、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观念,使其形成对集体、团体、民族、国家的正确认识,并学会在社会生活中生存与发展,养成热爱集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服务公众的行为习惯;培养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追求美好的观念,使其形成对生命、意志、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养成乐观开朗、珍惜时间、勇敢顽强、自尊自信、乐于创造、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超越自我、自我超越的目标。

(二)完善道德教育制度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民族前途,需要全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一系列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相配套的工作体系和机制。一是要努力构建一个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相衔接的,具有鲜明青少年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二是要依托学校这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努力构建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教育实施体系。三是,要建立科学的青少年思想道德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机制与方法是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知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青少年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让他们直接体验、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1世纪是人类高科技与高情商相结合的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社会要求每一个成员既具有高智商水平,又要有高情商的人性,同时更要有高德商标准,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的历史重任,我们应为培养高德商的学生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桑志芹,李绍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高定基.成功需要“十商”EB/OL ,2004-06-29.

[3]耿步坚.论加强大学生德商的培养[J].学术论坛,2005(9).

上一篇:谈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下一篇:浅析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