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背后的制度缺陷

时间:2022-10-19 07:33:22

雾霾背后的制度缺陷

与人们日常生活感受结论不同,在经济学意义上,雾霾级污染和经济发展,尤其和施工建设工地多少的关系是二阶而不是一阶引申关系。将雾霾成源归结为经济发展太快和施工实点太多,是将经济发展和雾霾成源设定为线性关系的思维方式。这种充斥于媒体报刊的常识性结论,如果不是匪夷所思的话,也是对“麻利媳妇经常是干净媳妇,拖沓媳妇经常是埋汰媳妇”日常惯象的一种“弱暴式”嘲笑。

其实,黄土平高原地区作为雾霾颗粒产生重要源头之一,其城市人口密集区的行为方式应该是以防范颗粒型扬尘污染为环境保护的第一要义。但遗憾的是,纵观我国黄土平高原大中城市区域,防范扬尘构造的有意识设计几乎为零。仅举一个实例证明之。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城市环境设计违背抑制扬尘第一原则:最大限度降低市区高速车轮和路面尘埃的接触频率和面积——将花圃和马路牙子做得比高速轮子通行的路面低。如果说老祖宗留下来的祖制有美学意义,一个做成视错觉——中间观感区比路面高但边际结合区比路面低的构造,这样,雨浆水和污染洒水就会从马路中间向花圃下的土壤流而不是相反。非常遗憾,350座城市没有发现一个这样的观察现象,更不用说关联过渡地带的城市有这样的关联过渡防范污染的设计了。

上述违背原则的治理方法求,只有无需动脑子的三岁小儿都能看出其中不妥。这种政府发包和民间承包经济人之间的目标缺失行为构成污染的第一源头,施工实点和经济发展数量及规模仅仅是二阶污染而已。

长期以来,我们在环境治污方面惯于向西方看齐。比如,多年来把欧2、欧3、欧4甚至欧5标准付诸监管细则,没有上述排污尾管标准的车辆不能出厂,没有达标的烟囱推倒、迁移或整改,但这些只是对气体性污染有效的目标管理细则。关于颗粒性污染大户——黄土平高原地区污染构造形成的任何科学理性认识,几乎在我们管理部门和城市政府的理解能力之外。多年来的治理实践经验成果,在环境治理方面还仅仅停留在环境治理那些规划的最前面400个字上,规划的通则和细则几乎是教科书、工程原理和向外学习的杂拌。

坏消息远不止这些,一些人为的因素加速了这场环境悲剧的发展进程。长期以来,我国城建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招投标过程都是“手拉手”式的场外交易,而在公共资源平台交易上仅仅是履行认证手续。招来招去都是那几个关系实体,外部管理和竞争技术根本进不到这种半公开式的双边交易过程中来。基建工程招标中的透明缺失事实上是要素及关联市场长期不许开放的后果。雾霾只是这种深层制度缺失后长期累积的外观现象。

不过,还没有到对症无药的局面。

解决雾霾污染问题的第一要务,是要在意识上明白,雾霾颗粒性污染不能单是环境保护部门的任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第一责任。应该尽快建立雾霾颗粒型污染的中国(地理)版式的通则和落实到经济人实体行为的细则。

与此同时,应当尽快将上述细则落实到城建招投标过程的合约书中,并启动关联要素市场由双边交易向第三方市场交易过渡。

此外,应当在人大等机构中,让更多清楚一线事物以及百姓现实生活状况的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能够提出一些真正关系到人民生活命脉的好建议。

如果城市雾霾治理目标和流程设计能够在上述建议下对症下药,我们相信,今日的雾霾率和严重程度在35年内将可下降85%左右。否则,网上嘲笑我们“中国没有一个合格城市”,抱怨“连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都没有,何来幸福”的文字将会铺天盖地而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环境经济系教授张政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关于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新疆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