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时间:2022-10-19 07:24:38

棉花的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产量高、效益好。棉花生长期长,从现蕾开始即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营养生长过旺或生长不良,引起蕾铃脱落,达不到多现蕾、多结铃、结大铃的目的。因此施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皮棉,需要吸收氮7.3千克、磷3千克、钾3.1千克,只有根据棉花生长中的需肥特性,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优质高产。

一、棉花生长需肥特性

棉花需肥一般是前期少、中期稳、后期多。只有搞好氮磷钾的配方施肥才能获得优质高产。棉花是深根作物,吸肥能力强,基肥对棉花一生的生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苗期和蕾期施肥,因早期气温和生长条件的限制,往往达不到早生快发的目的,尤其是油套棉、麦套棉,因有一定的共生时期,对棉花前期生长不利,很难为棉花前期生长搭起丰产的架子。棉花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个阶段棉花的枝叶与花铃同时盛发,生产中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是吸肥量最多的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占一生吸肥总量的70%以上,其中初花期到盛花期吸氮量占一生总量的56%、吸磷量占24%、吸钾量占36%;盛花期至吐絮期吸氮量占23%、吸磷量占51%、吸钾量占52%等,也就是说在棉花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是有自身的需求规律和特点的。施用不当不仅满足不了各阶段生长之需,而且还会造成肥料有效成分的浪费,在棉区不少棉农对自己棉田的氮磷钾含量并不了解,棉花施肥全凭估计,这样一来有的棉田本来氮素含量较高,却又多施了尿素;有的棉田本来钾素含量低,却又没有施钾肥,造成养分严重失衡,不仅不增产,反而造成减产。也有的棉农为了省工省事,将氮磷钾肥按一定比例配合,或只买一种复合肥,不论土质状况、肥力高低、生长时期,平均施到棉地里,这样做同样达不到增产的效果。要提高肥效降低施肥成本,提高棉花产量,惟一的办法就是根据需肥特性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棉花目标产量、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平衡施肥,即结合棉花目标产量的需肥量和土壤当年的供肥能力,通过科学计算,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结合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合理施用,从而达到棉花需肥量与施肥量的平衡,这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科学的施肥方法。

二、落实棉花高产的关键技术

棉花生产要做到合理施肥,就必须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长效肥料与速效肥料相结合。在具体施用上做到施足底肥、速施苗肥、稳施蕾肥、狠施铃肥和巧施盖顶肥。在不同生长阶段,根据生长需求合理运筹肥水,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1. 施足底肥

棉花高产必须重视底肥的作用,底肥要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其中重要的物质是有机质,它可使棉田土壤保持良好的结构和通透性。有机肥还能熟化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供水供肥能力,改良和培肥地力,提高棉地土壤的抗逆性和化肥利用率,保证和实现棉花的稳产高产。在具体施用时,要求每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基肥中可减少氮磷肥的用量,即可由习惯性地每亩施尿素25千克或碳酸氢铵45~50千克,减至每亩施尿素10~12千克或碳酸氢铵20~25千克,亩施过磷酸钙45~50千克减至25千克左右。特别是在种植杂交棉的地方,要改变不施钾肥的习惯,每亩施用氯化钾10~15千克做底肥,将上述肥料结合整地深施15厘米左右,然后耙整均匀。

2. 早施提苗肥

在棉花生长前期常有低温阴雨等不良天气出现,造成棉株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吸肥能力降低,易出现棉花苗期生长缺肥现象。另外,目前推广的多数抗虫杂交棉种子的种皮较厚、发芽出苗慢,苗期长势弱,为了促苗健壮生长,抗虫棉更要提早施用苗肥,由非抗虫棉的4~5叶期追肥提早到3~4叶期追施,一般每亩用尿素5~7.5千克,施在距苗10厘米、深10厘米处,施用苗肥后立即覆土,防止肥料流失和损伤棉苗。在出现干旱时,提倡化肥对水穴施,可使棉苗迅速吸收到肥水而促长。

3. 稳施蕾肥

蕾期是棉花生育期中的重要阶段,吸肥量较苗期显著增多。据试验,棉花蕾期吸收的氮约占全生育期的11%~20%,为苗期的2倍,磷钾的吸收量比苗期多1倍左右。若蕾期缺肥,就会影响棉株发育,搭不好丰产架子;施肥过多,又易造成棉株徒长,严重的落花落蕾。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对基肥不足,表现缺肥的棉田,应适当早施或多施蕾肥,反之应晚施或少施蕾肥;对高产棉田,应以磷钾肥为主,做到有机、无机肥混施,速效、迟效肥混施,氮磷钾三肥配合,这样既稳又快,既能满足蕾期需要,又能做到蕾肥花用。一般在现蕾初期每亩追施尿素5千克左右、磷肥20~25千克、饼肥25千克、钾肥5~8千克。蕾期还可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2次,不但有利于发根壮苗、增蕾保蕾,还有利于防止凋枯病,对于叶面出现环带的缺硼棉田,还要用500倍硼砂或1000倍硼酸喷施1~2次,对增蕾保蕾成桃效果较好。

4. 重施花铃肥

①看长势长相定施用时间。对蕾期没有施足肥料、棉株叶色褪淡、长势不旺的棉田,花铃肥应重施和早施,以6月下旬~7月上旬初花期施用为宜。生长正常的棉株,一般在棉株已结出1~2个大铃、长势已经稳定、无疯长危险时,抢在7月中下旬重施花铃肥。前期施肥足、已发生疯长的棉田,花铃肥应适当迟施,一般以下部结2~3个棉铃时施用为宜。

②看品种特性定施用先后。有些棉花品种如泗棉2号、泗棉3号等,生殖生长迅速,现蕾开花、坐桃早,花铃肥应当早施;而生殖生长较迟的棉花品种,应适当迟施花铃肥。

③看土壤肥力定施用数量。土质肥沃、后劲足的棉田,宜在盛花期后,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或追施碳酸氢铵25~35千克,或硫酸铵15~20千克。对灌溉条件差,土壤肥力瘦,有脱肥现象的棉田,花铃肥宜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初花期每亩施尿素6~8千克,第二次在盛花期每亩施尿素8~10千克。花铃期棉株根系已经深扎,入土较深、分布较广,花铃肥应开沟深施或开穴深施,施后立即覆土,以免肥分挥发损失。天旱地干时要及时灌水抗旱,做到以水调肥,及时发挥肥水作用。

5. 补施盖顶肥

根据棉花长势、肥水条件酌情施用盖顶肥,有利于防止早衰,实现秋桃盖顶,提高铃重,增加产量。施用时做到以下四点:

①看长势。棉株中下部成铃多、栽植密度较小、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应早施、多施盖顶肥。生长过旺、植株过高、群体过大、赘芽和营养枝较多、中下部结铃较少的棉田以及抗黄萎病且生育期长的品种,可少施或不施盖顶肥。杂交抗虫棉对钾肥需求量较大,应在生长后期,结合防治病虫喷施钾肥,预防红叶茎枯病。

②看土质。在瘦瘠土地和砂质土壤上生长的棉株易发生早衰,应早施、多施盖顶肥。土壤肥沃和土质黏重的田块,棉株易贪青徒长,可少施或不施盖顶肥。

③看天气。天气干旱或遭受风雨造成倒伏后,应早施、多施或带水施用盖顶肥。施用花铃肥后遇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造成棉株顶部蕾铃大量脱落时可少施或不施。

④看花铃肥用量。花铃肥用量少或施肥早的棉田,应早施、多施盖顶肥;花铃肥用量过大、施肥时间迟的棉田,少施或不施盖顶肥。偏施氮肥、前期和中期没有施磷钾肥的棉田,应根外施用富含磷、钾元素的叶面肥。

盖顶肥一般在立秋前后施用,最迟不晚于8月10日。每亩施尿素5~8千克或硫酸铵5~10千克,雨前撒施,不要开塘穴施,以免伤根。根外施肥在8月下旬~9月中旬进行,可选用1%~2%尿素溶液、2%~3%过磷酸钙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及富尔655、钾天下、大民磷钾宝等,在晴天傍晚对棉株中上部叶片的正面、背面喷施,共喷1~4次。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邮编:413100)

上一篇:小学生口语交际策略思考 下一篇:国内外山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