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思考

时间:2022-10-19 05:59:19

对高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知识内容涵盖范围广,知识点琐碎分散,尤其到了六年级毕业前夕,面对几年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整合,如何做好复习工作非常重要。复习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关系到小学阶段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什么是复习课呢?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那就是促使学生把前面单个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笔者任教多年,常听教师们说复习课很难上,为什么?因为复习课和新授课相比,它更缺少一种固定的结构和固定的内在逻辑。新授课因为有目标内容,它就有一种固定的内在逻辑,教师就可以轻易把握;复习课则缺乏一种教材本身存在的内在逻辑。复习课最重要、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完善知识系统,这也就是它有别于练习课和新授课的地方。怎样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疏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数学中的一些性质、概念、知识点和公式,尤其是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如果不注意方法、不注意规律地复习,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茫然、单调乏味,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复习教学工作带来困难。所以,笔者认为,开展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要具有一种可行的策略和方法,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找到不足,在原有基础上生成新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知识点的梳理是整理与复习的基础

复习是对知识的整合过程,是综合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从而形成系统化、连续化的知识结构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纵横关系,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梳理就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处理,引导学生把内在的联系挖掘出来,通过分析比较再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学一点懂一块,学一条会一面,把知识进行整合和提炼,帮助学生完善学过的知识,并且逐步趋于系统化。例如,在复习简算这部分知识时,利用谈话导入法勾起学生对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的回忆。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语言怎么叙述,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重点引导表格式整理法,如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

这样设计,一开始就由学生自己去回忆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及性质,对将要展开的学习进行前测,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也可相互补充,对定律及性质的记忆也就更完整,教师及时板书,加深记忆,为后面的简算方法做足了铺垫。教师利用表格的形式,把旧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提炼出要点和方法;把过去学习的知识进行重新提取和整合,对知识点进行再一次确认和明辨;对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类,理顺知识的结构特点,使其系统化。

二、多样化的练习是整理与复习的中心

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分层设计练习题,将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做到一道题融合多个知识点,举一反三。分层设计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不同难度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简算的复习课上,梳理知识点后出示四组练习。

1.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思考应用运算定律有哪些优点)

125×32

43×102

2000-197

68×99

2000÷125÷8

99×99+99

计算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出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

2.看下面这组题,请你判断哪些能简算。

(1)5/11+2/5+6/11+3/5

(2)54÷1.2÷5-5

(3)43.7-2.7×2-4.6

(4)(7/12+3/8)×24

(5)(5/21-1/7)÷1/2

(6)0.25×1/5+4/5÷4

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3.下面这三道题能否简算呢?大家试一试。

(1)3.63×6.1+36.3×0.39

(2)19/15×3/7-3/15×4/7

(3)2×3×4×(1/2+1/3+1/4)

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

4.我能行。

课件出示:1/2+1/6+1/12+1/20+1/30

这道题主要面向优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思考。

这四组题的设计,将简算与定律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将小数、分数与整数的简算贯穿为一体。题目层次有变化,从基本的直接简算的题,到易错题的辨析,到通过变形才能简算的题,最后是比较难一点的简算,练习题逐步加深难度,题目全面。这几组练习题基本涵盖了所有可以进行简算的典型题目,既有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题目,也有应用一些运算性质或技巧进行简算的题目。

三、查漏补缺是复习与整理的内涵

查遗补漏是复习课的又一个特点,摸清学生的“遗”和“漏”,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通过平时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情况,或者通过一套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弄清楚学生对哪些知识点还处于模糊阶段。然后根据掌握的学习情况,归纳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练习题的设计,注意练习那些容易出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一题多变,反复练习,突破薄弱环节进行高效的教学 。

简算的整理与复习,远不是一节简单的复习课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所以,笔者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了下面几组问题作为课后练习。

1.填上适当的数或运算符号。(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9×25×8=79×( )

57×13+13×43=( )×( )

48-(18+14)=48-18( )14 48×98=48×( )

75×102-75×2=75×( )

25×48=25×4×( )

2.森林医生。(看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说出错误在哪里,怎样改正)

123-68+32 =123-(68+32)

50×42=50×40+2

125×(8×12)=( )=125×8+125×12(原式怎样改就可以这样计算)

3.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在答题卡片上做题)

88×125

350÷25

173×28+128×28-28

4.4×25

(1/4+2/9-1/6)×36

10-8.375-5/8

学生做后:标出你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哪几道题目?

4.拓展延伸。

(1)老师这里有三个数字40、8、125,请根据学过的运算定律,自己编几道试题,并说一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课后小组交流,把编的题目写下来。

(3)你能模仿88×125,编一道能用两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吗?说一说它的计算过程,课后小组交流一下。

这四组题就是针对学生在复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设计的,既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又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非常受学生欢迎。笔者平时还注重对命题进行研究,看见比较好的试题就做个记录,同时指导学生注意收集典型错题,在进行复习时分类呈现给学生,这样的练习有针对性,很受学生欢迎。

一个单元的复习课,一个学期的复习课,还有毕业之前的总复习课,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复习范围、不同水平的学生,复习的形式、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六年级复习课是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总结,需要教师通过复习课的教学,帮助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整合后的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在提高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以此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观察、分析以及综合运用,发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复习课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责编 陈剑平)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 下一篇:蹲下来和学生一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