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资源的设计新应用

时间:2022-10-19 04:58:01

竹资源的设计新应用

摘 要:在绿色材料大力提倡的背景下,竹材作为传统环保经济材料被人们再次重视。本文通过对竹材资源,结合竹材的特性的分析,归纳了竹材的传统应用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了竹材工业化新技术的应用,为竹制品设计制作提出了新的突破口,寻找竹制品设计的新方向,竹制品产业发展的趋势,开拓了竹材利用的空间。

关键词:竹资源;竹制品;设计新应用

中国是竹子的故乡,也是竹文化的发源地。由于我国富饶的竹资源,使竹材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商代,竹简就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无处不见竹子的踪迹,尤其是民间器物的制作,处处闪耀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竹材是一种非常好的绿色经济植物,其生长速度很快,两个月就能长到二、三十米。加上硬度和韧性的优势,竹材在众多生态材料中脱颖而出,成为绿色经济作物的代表,更在绿色环保时代引起人们的重视。

生活中处处可见竹器物,但传统竹产品在往往给人老旧、粗糙、简陋的印象,这使得竹制品的生产得不到突破。在当今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如何使竹材这样的传统生态材料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技术发展的支持,传统竹材的利用可以得到新的突破,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为竹产品营造一个崭新的形象,也使许多领域的产品能够使用绿色环保的竹材。

1 竹材特征

中国竹类资源十分丰富,有适于热带生长的合轴型丛生竹种、亚热带生长的单轴型散生竹种和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生长的耐寒性强的复轴型混生竹种。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提升,生态保护的加强,木材的采伐逐渐减少,而竹子作为一种经济又环保的原生态材料,需求量大幅增长。

竹材是一种硬度高、韧性好、表面光滑的耐用型天然材料,其外形容易辨别,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大方面:

1)细长的圆筒形竹竿

竹子的地上茎部分统称为竹竿,竹竿为圆柱形的有节壳体,根据种类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直径、节间长度。竹竿节间大都为中空,中间的容积根据竹竿直径和壁厚而有所区别。圆柱中空的形态是竹子独有的原生态材质特点,这一特点使其在产品设计中能够既结实又轻巧,还能因中空的特性隔热。传统竹器物常见有直接拿劈成一般的竹竿部分作为容器和盛器。

2)纤维方向一致的竹壁

竹竿外壳称为竹壁。竹壁一般根茎处最厚,向上趋薄,可分为竹青、竹黄和竹壁中部。竹竿取材竹壁,其特性稳定,纤维方向一致,组织紧密且质地坚韧。传统竹编工艺利用其纤维方向的一致性和组织的紧密型,将竹壁篾成薄薄的竹篾,使细直的竹材能够编织成平面和弧面。竹篾韧性好,利用竹子的长度优势可以编织成竹篾产品,竹篾产品有着轻巧透气性好的优势。这种竹编方法使得竹子的利用有了非常大程度的突破,竹材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

3)力学强度大韧性好

竹材的抗拉强度约为木材的2倍,而抗压强度也比木材高,加上竹材较强的韧性和较低的比重,使竹材的优势显得十分明显。但是由于传统工艺的限制,加上高含水率使干燥后的竹材容易变脆,竹材使用率并不是太高,只有在生活器物制造上略显一筹。

4)具有象征意味的竹节

竹竿上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称作竹节。在中国传统竹文化中,常把竹节喻坚贞,“纷纶草木变暄寒,竹节松心故凛然”。竹节的形象深入人心,逐渐人格化,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气节。竹节成为竹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中国水墨画中,常常用竹节的轮廓就勾勒出竹子的形态和神韵。

2 竹材料的传统应用

民间竹产品使用非常广泛,渗透了衣、食、住、行、用各方面,从汉代就可以看到,笔、篱笆、篮、筐、簸箕、简、箩、筷等基本用品都用到竹材。传统竹产品往往制作手法较为单纯,整件产品都是利用竹子做成的。与现代竹产品相比,传统竹产品受着加工工艺的限制,往往选材遵循竹材的原有物理特性和自然属性,让竹材更便于加工,让竹器物更便于制作。传统竹产品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2.1 原竹产品

原竹产品是指竹制品取材天然竹材,且竹材形式保持竹竿的圆柱或圆弧特性,竹子的天然形态特性没有受到加工的影响。原竹产品的制作加工按照竹材的直径可分为大竹工和小竹工,整体质朴,突显生态原料的原本特征,做到物尽其用。

竹椅就是属于原竹产品(图1-A)。竹椅一般挑选成熟的原竹为材,主要由不同粗细的竹竿段组成,用烘弯、榫接、打竹钉、钻孔等制作方法连接而成。以竹椅为代表的竹家具还包括竹床、竹躺椅、竹摇篮、竹橱柜、竹箱子等,其造型及结构设计源自于竹材的自然特性。在竹家具加工时,竹子的韧性和可弯性大大便于工匠制作不同的形态,但是又因为中空的特点而不适合卯榫方式连接。这类原竹产品有着其特有的加工工艺,尤其是连接方式,处处以竹材的自然尺寸为出发,选择合适直径的竹材,以自然为本,有着强烈的艺术构成感。

竹子因中空常以单纯的筒形或弧形形式加工成生活用品,甚至乐器。古诗所称的“ ”,就是指用竹筒做成的器皿,再经“烤、烧、蒸、炖”等方法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去除节隔的筒状竹竿被用来制作灌溉工具,而用原竹重组弧度而制成的竹筒也被用来做储粮运粮工具。所有的这些原竹产品最大特点是取材的自然和巧妙,以最少的加工工序达到所需要的功用。

2.2 竹编产品

竹子是筒状的,不能直接做成大片面积的产品。原竹制品不够细腻柔软,勤劳的祖先将竹劈成竹篾,编织成竹器。竹编产品利用了竹子的纤维方向一致性,顺势劈成竹条和竹片,而竹子的壁厚通常可以劈成4-6层竹篾。据考古材料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竹席、竹篮等竹编产品,竹编文化由来已久,竹编工艺成为老百姓生存的技能,制作的竹编产品细腻、实用且耐用,深受人们喜爱。

竹编产品的编织大都为挑压法,即用不同经纬的竹篾互相压制,编织成十字纹或人字纹的图案。这种编织手法可以使竹材按照人民的需求编织成各种形状,且易修复。而且经过编织后的竹器,凭借着竹篾的轻薄和高韧性可使产品卷叠,更突显竹编产品的实用性。虽然竹编产品的编织方式较为单一,但加工方便有一定的强度,在质朴的百姓生活中却显得经济实用,竹箩、簸箕、竹筛、竹篮、竹匾(图1-B)竹笠帽等生活生产用品一直沿用至今。

上一篇:设计个性发展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下一篇:浅谈信息不对称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