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级管理“动”起来

时间:2022-10-19 04:22:03

让班级管理“动”起来

【关键词】班级管理 “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51-01

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求实创新”的精神,即要求我们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认为,做好五个“动”,能使管理工作充满活力。

1?郾让座位“动”起来。排座位是学生、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要体现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有些班级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座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坐在前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坐在后面。这是对潜力生的歧视,是错误的做法。有些班级按学生的身高排座位,这个有可取之处,但“一座到底”,使座位“终身制”就不好了。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体现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的座位按纵向和横向定时滚动。横向每周从左到右滚动一次,让第一小组统一搬到第二小组的位置,第二小组搬到第三小组的位置,以此类推。纵向每两周滚动一次,为前后波浪式的滚动,让最后一桌换到第一桌,第一桌换到第二桌,以此类推。当然,对一些特殊的学生还是要特殊对待,比如视力特别差的,就应该往前照顾一下,个子特别大的就应该靠后一点,这样做学生和家长都能理解。为了防止学生不爱好公物的现象发生,对于班上的桌凳我们采取“承包制”,承包给学生。每学期我们都对桌椅进行检查评比,如果承包者的桌椅完好无损就给予“爱护公物奖”并纳入个人量化考核当中,给个人加3分。

2?郾让志愿者“动”起来。学生打扫卫生的区域一般有教室、宿舍和责任区,这些区域一般要求值日生早中晚各打扫一次。虽然打扫卫生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由值日生来打扫,但由于我们学校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常常刮大风,风沙多,再加上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卫生习惯相对较差,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很常见。尽管值日生值日时把校园打扫得很干净,但不大一会儿责任区又会出现瓜子皮、方便面袋、鸡蛋壳等垃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了环卫自愿者小分队。他们在空档的时候(课间、课外活动、周末等)到本班的卫生责任区打扫卫生、捡垃圾,使本班责任区的卫生一直保持干净清洁。

3?郾让班干部“动”起来。一支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富有活力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的发展和影响意义重大。要让班干部想做事、做好事,就得让他们真正“动”起来。首先,班干部要“民选”。班干部要通过竞选,由全体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其次,班主任要学会“放权”。班干部人选一旦确定,班主任就要信任他们,要善于搭建平台,培养班干部独立工作的能力。再次,经常培训班干部。如对他们讲班级管理的方法,并锻炼他们的协调、交际、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4?郾让问题平台“动”起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在黑板右侧设置了问题平台,要求学生不定时讨论,把不会做的题,由课代表进行汇总,第二天早晨交给科任老师。科任老师整理好后,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下午的辅导课上集中讲解。起初,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高,问题平台成了摆设。为了鼓励学生提问,我们让课代表统计学生提问的数量,给每周提问次数最多的学生予“积极提问奖”;由科任老师和课代表评选,给提出问题质量高的学生予“诸葛奖”。期末时,我们把一学期学生所提的问题整理成册(并附上每个提问学生的名字),做成一本班级“问题集”,发给学生。这大大提高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得问题平台不再是一个摆设。

5?郾让班级的墙壁“动”起来。教室内墙是建设班级文化,展示学生才华的主要阵地。班主任要让墙壁变成会说话、充满感彩、流动着智慧的墙。我们班的墙壁除了有学校要求设置的固定的“表册栏”来张贴学校各部门、年级组和班级的各种计划和安排之外,还设有很多专栏:(1)“问题平台”栏。课代表把学生不会做的题目或疑惑的地方收集起来,贴到问题平台专栏里,以便教师在辅导时集中讲解。(2)“心情微博”栏。这是让学生一吐为快的好地方。学生的好心情、坏心情都可以写成纸条贴上去,像“太爽了,数学考了满分”“求求你,别叫我萌神,好吗”之类的话可任意倾诉。(3)“一周之星”栏。有礼仪之星、进步之星、卫生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孝敬之星等,贴上“星”的照片,写上被评为“星”的理由,就是班上的“小明星”了。如李辉被评为第五周孝敬之星,理由是他给爸爸洗了一次脚。(4)“我的原创作品展”栏。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一篇作文、一张简报、一幅画、一张照片等,以鼓励为原则。(5)“激励墙”栏。全班学生都可以写上激励自我的格言和奋斗目标。如学生马宁激励自我的格言是:“即使自己摔倒了,站起来的姿势也要优美”,奋斗目标是: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当一名电视编导。

总之,班主任只有积极思考、主动工作,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让班级管理工作充满活力。

(责编 黎雪娟)

上一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嵌入最新社会信息的探索 下一篇:文言文实词学习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