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导学,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时间:2022-10-19 03:28:44

分层导学,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摘 要: 利用分层导学不但可以轻松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还能充分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扎实掌握知识。教师可以从学习目标分层、指导方法分层和练习方式分层三个方面展开语文课堂教学,让教学具有兼顾性、科学性、有效性,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分层导学 高效课堂

传统小学语文“圈养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他们潜能的开发。特别是有些教师在制订方案的时候过度关照优等生,忽略了中等生与后进生,导致班级学生在能力方面两极分化严重。变革传统思想,在课堂中实施分层导学机制,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掌握语文知识,这是需要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学习目标分层,让教学具有兼顾性

如何在语文课中合理地渗透分层导学机制,这既是一门艺术,又是当前我国小学一线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的重点问题。语文老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个体的具体学情,然后酌情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能力需求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定位自身能力,继而寻到出发点,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泉城》为例: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了解第一自然段的段式结构;可以利用“有的……有的……”进行造句;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文章了解泉城的美,从而激发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整体来看,除了第一条和第二条外,第三和第四个目标都相对模糊,概念性强。我对该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了重新设定,如:要求班级的后进生可以扎实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可以利用这些生词完成造句;要求中等生在实现后进生学习目标的同时,可以分析出各个自然段的核心思想,并能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整篇课文的分析与理解;要求优等生在完成前两项任务的同时,围绕课文撰写一篇读后感,以此加深他们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习作能力。由此,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快速找到学习方向,从而在正确的引导下迈向成功。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班级多数学生都能摸清自身的能力,并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学习,从而在循序渐进中慢慢成长。有些后进生在努力之后慢慢提高成了中等生,有些中等生经过努力,在考试后成绩甚至超过了一些优等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后进生和中等生由于缺乏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期实施时,教师理应做出系统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正确的路线上掌握正确的知识。

二、指导方法分层,让教学具有有效性

分层导学和传统教学相比,虽然在本质上存在不同,可是出发点和目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也就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渗透分层导学机制时,语文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个体能力的了解,还要培养学生规划自身学习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摸索中慢慢提高能力,继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与学效果。

考虑到后进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薄弱,思考能力差,在指导他们制订自学方案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让他们以自然段为中心,挖出其中的生字生词,然后将亮点句子标注出来,尝试分析每个自然段都揭示了哪些事物(如:哪几段介绍了九寨沟的美等),最后围绕这些事物思考“九寨沟”这个名字的寓意。中等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思考能力强于后进生,在帮助他们规划学习方法时,一方面要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入手,另一方面要间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譬如让他们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然后整合全文,分析文章写作的意图等。优等生往往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案,我们要帮助他们优化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延伸学习,比如撰写读后感,利用互联网索引相关资料等,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学生规划自学方案时,我们要考虑到相应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学生的喜好、性格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方案真的能被他们接受,继而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三、课后练习分层,让教学具有科学性

课后练习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但要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设计符合他们自身能力要求的问题,而且要让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后分层练习具有科学性、人本性的特征,继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桂花雨》为例: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对不同学情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练习项目:首先,要求后进生围绕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生词造句,并尝试书写短文(短文的主题思想要和课文的主题思想一致),然后尝试模仿“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以此在他们增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同时提高行文能力;其次,要求中等生围绕课文的思想和结构,按照书信的方式写一篇新的文章(在文章中交代家乡近几年的变化情况),以此让他们懂得书信的具体格式,提高行文能力;最后,要求优等生在完成上述两个习练任务的同时,利用网络索引相关主题的文章(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索引),然后对这些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书写读后感,以此增强他们对资料的查找能力和阅读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认真完成我布置的任务。此外,有些后进生甚至开始尝试完成中等生所要完成的任务,而有些中等生则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案自行设计作业项目,从而让练习活动变得更加自主,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需要注意的是,练习项目的布置不宜过多,教师必须控制好量,以免因为数量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对语文学习的厌倦。

总之,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自己,明确自身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加快速地找到立足点,获得足够的锻炼机会,循序渐进地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柴敬华.分组得法,分层得当――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策略的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4(12).

[2]冯金艳.从教学到导学:小学语文教育的转变探索[J].学周刊,2013(11).

[3]刘志宏.分层导学,激活职高语文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3(01).

上一篇:现代有轨电车适应性与功能定位浅析 下一篇: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