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19 02:40:58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个人理财产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其本身也面临着内容创新的要求,从而就使得商业银行在新业务推广上遇到不小的麻烦。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方面,不断优化营销策略便成为需要立即开展的工作。策略分析应围绕着专业性目标定位、预期性目标定位和风险性目标定位来展开。

关键词: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中,有关个人理财产品是其中重要的项目之一。随着当前商业银行采取流程银行的运作模式,针对个人理财产品无论在服务品质上,还是在客户关系管理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个人理财产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其本身也面临着内容创新的要求,从而就使得商业银行在新业务推广上遇到不小的麻烦。具体而言,该麻烦主要体现在投资者因专业知识的缺少,而难以及时接受这些新产品。可见,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方面,不断优化营销策略便成为需要立即开展的工作。

以传统营销策略的选择不同,个人理财产品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只有在未来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它作为一种具有风险性的金融产品,也难以满足国人在产品购买上的偏好。这就意味着,在营销策略分析中应基于营销的基本原理,但在此基础上需要重构。

一、对个人理财产品特性的认识

惟有对个人理财产品的特性进行了认识,才有可能进行准确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专业性。个人理财产品首先体现为专业性的特点。以银行基金产品来看,普通投资者一般能在总括层面上理解基金产品的内涵,但对于基金产品带来回报的内生机制却不知道。然而,由于基金是通过最终的项目投资来获得回报的,这就使投资者忽略了对该项目经济价值的评估。可见,正是由于专业性特性的存在,使得个人理财产品在新产品推广上存在着很大难度,而营销基本原理却要求应建立起合理的广告宣传模式。

(二)预期性。预期性主要表现在个人理财产品的收益存在于未来,如针对小孩接受教育方面的个人理财产品。正是这种预期性,导致了大量处于工薪阶层的普通投资者很难下决心进行购买。这就为营销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切入点。实践表明,在个人储蓄项目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个人理财产品的购买可以减少普通投资者资金的机会成本。或许,这应成为产品推广应突出的要点。

(三)风险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针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措施也日益成熟,投资者的心态也日渐理性,这就为开展个人理财产品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在新产品的推广上因专业性、预期性特性的存在,也使得部分投资者望而却步,由此这也为营销策略的选择提出了要求。

二、认识引导下的营销目标定位

在认识引导下,这里建立起三个方面的营销目标定位。

(一)专业性特性下的目标定位。在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流程中,关于产品的信息应是开端,此时主要是挖掘潜在投资者。由此这里的目标定位应是,通过一定渠道的产品信息,建立起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然后,在流程银行作业模式下开展一对一的产品信息互动。信息互动包括:(1)向投资者阐明该产品的投资价值,并阐述该产品的购买要求;(2)在一定层面上向投资者介绍该产品的衍生信息,并进一步推动投资者通过网络才搜集相关基本信息。

(二)预期性特性下的目标定位。在当前普通投资者的消费心态日渐理性的情况下,关于个人理财产品回报的未来性已成为常识。但未来可能获得回报的多少,却需要银行专业人员提供给投资者。此时目标定位在于,应在一对一的信息互动中搜集、归纳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进而在后期广告宣传中给予解决。

(三)风险性特性下的目标定位。风险性特性导致了部分投资者难以做出购买决定,此时就需要在消费者心理学的原理下进行目标定位。具体为,可通过类比的方法来体现该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之间的优越性,并结合一定的案例在建立起投资者心中的安全感。

三、目标定位下的策略分析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目标定位下,营销策略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专业性目标定位下的分析。这一方面的实践应注意时效性和成本控制。前者在于点到为止,若过分阐述专业信息将使投资者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利于产品销售;后者则意味着此时的营销环节并不是重点,应将营销费用向下游倾斜。为此,可以采取人员介绍和书面广告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商业银行在营业大厅还可以借助LED大屏幕滚动播出相应个人理财产品信息,并通过提供网址促使投资者能在家中获得前期投资信息。

(二)预期性目标定位下的分析。在这里的营销中应注意事实求实,并通过前期的计算给出投资者最终可能得到的收益率。同时,还应结合前面的实践活动,如将某基金近几个月的总体收益状况介绍给投资者,从而使他们能形成感性的收益评价。在流程银行的业务受理模式下,商业银行应在人员一对一的基础上现场回答投资者的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统计,最终为优化书面广告提供第一手材料。

(三)风险性目标定位下的分析。如何传递风险性信息,则构成了营销人员难以应对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把握好信息传递的尺度,或者可以采取“就轻避重”的方式来使投资者产生安全感。上文所提到的类比法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模式。但是,风险信息的传递一定要真实,笔者只是提出了策略性应对办法而已。当然,传统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也十分重要,鉴于相关论述已经汗牛充栋,故在本文中就存而不论了。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针对营销策略分析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本文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小结

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方面,不断优化营销策略便成为需要立即开展的工作。策略分析应围绕着专业性目标定位、预期性目标定位和风险性目标定位来展开。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万红.试析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策略[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1(10).

[2]梅爱冰.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金融产品营销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1(35).

[3]何平.国外银行贸易金融产品营销策略借鉴与启示[J].黑龙江金融,2011(2).

上一篇:论化学新工艺的发展情况与前景 下一篇:房地产网络营销发展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