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善良的心弦

时间:2022-10-19 01:55:27

[引言]

善良是一种平凡的品质,说它平凡,是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良的因子;善良又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说它可贵,是因为当今社会善良正在渐渐流失。

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阳光。”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洒满善良的阳光,那么世界将变得无比温暖;希望每个人都能伸出善良的双手,用心弹奏灵魂最美的音乐,那么生活将变得美好而和谐。

[美文一]

善的情怀 梁晓声

我有几名学生,毕业后教在京工作的外国人的小孩儿汉语。

其中一名学生,在给小孩子们讲完《水晶鞋》的故事后问他们,成了王后的灰姑娘,该怎样对待品质恶劣的母女三人呢?外国孩子七嘴八舌,想出了各种惩罚和报复的方式。这使他们格外开心,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但是外国的家长们纷纷提出批评,说那样给孩子上课是不可以的。

我的学生很郁闷,打电话请我解惑。

我一听就明白双方在什么问题上发生冲突了。

我的学生第二天在课堂上对外国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说,人性是有先天缺陷的,比如自私、嫉妒、报复心理等等,所以要进行自我教育,以防止人性的先天缺陷一味发展,最后堕落为人性的恶。《水晶鞋》中品质恶劣的母女三人,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了内疚和羞愧,所以她们在可以教育之列,而教育她们的方式应该是宽恕。如果做了王后的灰姑娘利用自己的权势将母女三人抓起来,投入监狱,证明灰姑娘的人性在从弱者成为强者之后,也由善变恶,受恶驱使了。当一个人变得强势的时候,应该更具有宽恕之心,而不是任由强烈的报复心驱动自己的行为……

我的学生这样讲了以后,外国家长们满意了。

我的学生讲了《丑小鸭》这篇安徒生的童话之后,又有外周家长不满意了。

他们的问题是――如果童话里那只丑小鸭渐渐长大,最终命中注定只是普通的家鸭,而不是天鹅,那么它该怎么办呢?它的自卑感不是会更加强烈了吗?它还能正常地活下去吗?

我个人觉得以上问题提得何等好啊!因为世上的鸭子本来就比天鹅多。童话中以天鹅象征高贵优雅,以鸭子象征平庸无奇。用鸭子和天鹅来拟人,普通的人一向比不普通的人多。普通并不意味平庸。一个人在小时候向往不普通的人生,是自然而然的。但在成为大人以后,却发现自己的人生与“不普通”三个字根本无缘,那么便有了如何面对普通人生的心理问题。外国的家长们。之所以替自己的孩子提出问题,说明他们颇为重视“普通人之人生观”的教育;也同时说明,即使一篇经典的童话,包括经典小说等,如果不进行更理性的诠释,就有可能被误读。

我的学生明白了外国家长们的意思,于是隔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改编《丑小鸭》,前提是,长大了的丑小鸭并没有变成美丽的天鹅,而是确定无疑地成为了鸭子。它是从主人捡来的一只野鸭蛋里孵出来的,从此以后只能与比野鸭更普通的家鸭为伍了……

我的学生没有料到的是,这些外国孩子表现出了和讨论《水晶鞋》同样高涨的学习热情,他们为鸭子设想了多种多样的命运。有的设想它获得了宝贵的友谊,那只原来处处看它不顺眼的老鸭子成了启蒙老师,教给了它许多为“鸭”处世的经验,使它成为了一只善于与其他家畜家禽和睦相处的鸭子,一只肯无私帮助其他家畜家禽的鸭子,一只在其他家畜家禽产生矛盾冲突时,勇于表明正义立场同时又极力主张和平的鸭子。总而言之,它成为一只不仅奉献鸭蛋也备受尊敬的鸭子……还有的孩子是这么设想的――一只年轻的公鸭对它展开真爱的追求,而那只老鸭依然看它不顺眼,坚决反对儿子和它的爱情。一再督促儿子去追求美丽的白天鹅。最终爱情战胜了专制的父权……

外国的孩子也罢,中国的孩子也罢,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心地都是善良的。因为善良的想法之于恶毒的想法更能使孩子的心灵感到愉悦。而孩子们的想象力无论多么超常,本质上也是平凡的,他们想象的方向,大抵总是要归于善的。须知这世界上的一切大思想家们的思想,都是生长在善的情怀中的。

[感悟]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正如本文结尾所说,“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心地都是善良的……他们想象的方向,大抵总是要归于善的”,关键在于如何呵护并培养孩子这种善的本能,使善的情怀伴随他们的一生,让他们心中那颗善良的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那么善良的绿荫将会覆盖整个世界。

[美文二]

善良成就人生 佚名

中国人自古讲究善有善报,因为善良而改变命运,获得幸福的故事,我们听了很多。这一次,讲一个发生在南美洲巴西的故事。

电影《中央车站》是一部巴西经典电影,获得过40多个国际电影节大奖。电影讲述了老妇人朵拉陪同孩子约书亚去远方寻找爸爸的故事。而今天要说的,是电影之外的故事。

年轻的电影导演沃尔特要从全国各地的小孩中选择男主角。这天,他因事来到一个车站,一个小男孩要为他擦皮鞋,他拒绝了。这个孩子问他能不能借给自己一些钱买个面包。等擦鞋挣了钱就还给他。

这时,他才发现这个瘦弱的孩子,和自己想象中的电影男主角很相似。他给了孩子买面包的钱,并且告诉他,明天去他的工作室找他,不但有饭吃,还可以挣钱。

第二天,他来到工作室的时候,惊呆了,昨天擦鞋的小男孩不但来了,还带来了几乎车站所有擦鞋的孩子。

导演在这些孩子中,发现有几个比给他擦鞋的孩子还机灵,似乎更适合当这部电影的男主角。但是最后他还是决定让这个孩子试试,因为他觉得他是个善良的人,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一个善良的人。

后来的故事就简单了,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个在车站擦皮鞋的孩子,从此走上了“星光大道”,成为巴西家喻户晓的明星,他就是文尼西斯。

说句题外话,在巴西,最幸运的擦鞋匠并不是文尼西斯,而是一个叫卢拉的孩子,现在成了巴西的总统。

(摘自2010年2月7日《武汉晚报》)

[感悟]

“不但有饭吃,还可以挣钱”,这对于在车站擦皮鞋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好的事情!面对这样难得的机会,文尼西斯没有只想自己,而是带去了几乎车站上所有擦皮鞋的孩子,这充分显示了他的善良:想着自己的同时想着和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可怜的人。

善良会使世界变得更加和谐而美好!

[美文三]

大善常常隐身 游宇明

1919年夏天,当时正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任教的林语堂准备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他在清华只申请到“半个奖学金”,即全额资助的一半――每月40美元。听说此事后,胡适主动对林语堂说:“如果你回国后到北大教书,每月可以补助你40关金。不过,这只是胡适的口头承诺,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得到胡适的承诺,林语堂非常高兴,不久,就乘轮船去了美国。然而,林语堂的运气实在有

点背,在船上他的夫人廖翠凤患了急性盲肠炎,到了美国,不得不动手术。在美国开刀住院得花许多钱,他们所带的那点盘缠根本不够。林语堂只好给胡适发电报,请求帮助。很快,胡适寄来了500美金支票。读完哈佛的课程,林语堂夫妇又到法国教华工识字,工作了一年,然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当时,清华半个奖学金停发,林语堂在法国挣的钱也快用完,他再次发电报给胡适,希望北京大学寄点钱来。不久,胡适又寄来了1000美金。

1923年,林语堂通过了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的考试,回到祖国,受聘为北大英文系教授。进了北大,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胡适,但此时胡适已请假南下养病。于是他找到北大代校长蒋梦麟。林语堂真诚地感谢北大这些年对他的帮助,蒋梦麟大吃一惊,告诉林语堂北大根本就没有类似的资助计划。林语堂终于明白:胡适是用个人的钱资助自己。

上面的故事是邵建在《瞧,这人》一书里讲的。胡适没有在任何场合说过这件事,连日记里都没有写过,晚年的林语堂却执意予以披露。林语堂说:“这件事,已经深藏在我和太太的心中40多年,虽然那笔钱,我们慢慢地还上了,但是,我们永远记得胡先生对朋友的这份“无声援助”。

我查了胡适的简历,他是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的,1919年的时候没有出任行政职务,只是在上一年的3月担任北大英文部教授会主任的虚职,他以普通教授的身份要求林语堂回国后到北大教书,不过是为了放一个烟幕弹,让林语堂相信每月40美金的资助的确出自北大官方,而非他个人。胡适知道,林语堂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如果让他接受自己的资助去美国留学,心里肯定会非常不安;但如果把这种资助说成是官方行为,他就不会有什么顾虑。

善不分形式,只要不损害施善对象的利益和尊严就值得我们敬重。胡适施善不图名利,千方百计让真相隐身,生怕给别人带来心理困扰,这样的善无疑抵达了更高的境界,是一种大善。

(摘自《百姓生活》2010年第9期)

[感悟]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施善也需要智慧。这种智慧基于对施善对象的了解,出于免除对方心理困扰的考虑。当然,从本质上讲,这种智慧就来自善良本身――在给予别人物质方面帮助的同时,更应该呵护对方的心灵,多为对方想一想,这样的善良才更厚重,就像文章结尾写的那样:“这样的善无疑抵达了更高的境界,是一种大善。”

施善也需要智慧,这种智慧其实也在考量着善良的境界。

上一篇:从生活中摄取特写镜头 下一篇: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