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辐射风险

时间:2022-10-19 01:27:18

关注辐射风险

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这是伟大的发现。1969年英国工程师豪斯费尔德成功设计G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扫描仪,1971年安装完成,同年10月4日检查了第一个患者,并于1979年获诺贝尔奖。X线被发现100余年来,X线成像手段和方法迅速发展,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目前X线检查技术包括透视、X线摄片、消化道钡餐造影和钡剂灌肠检查、泌尿道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血管造影和CT等,自上世纪70年代又发展了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和介入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X线的特征及对人体的影响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具有很高能量的电磁波。X线与临床医学成像相关的特性包括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能使人体组织结构在荧屏上和胶片上形成影像。X线另一特性是电离(生物)效应。X线通过任何物质均可产生电离效应,因此射入人体也会产生电离效应,可引起机体和细胞结构的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即生物效应,这是放射治疗的基础。X线的发现造福了人类,但X线辐射也给人体带来潜在辐射危害。

辐射生物效应以胚胎、婴幼儿和高龄者最为敏感。对X线辐射敏感的器官为眼球晶体、甲状腺、乳腺和性腺等。辐射生物效应涉及辐射遗传效应,电离辐射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和辐射诱发肿瘤对人类的致癌作用等。最常见与辐射有关的恶性肿瘤为白血病、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和胃癌等。当性腺受到X线辐射时,可能会发生染色体畸变、遗传性突变,导致后代出现先天性畸形和辐射遗传效应。妊娠者受到X线辐射时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包括使儿童在10岁内癌症发病率增加。X线辐射诱发儿童癌症的概率高于成人。CT检查的风险

CT也是一种X线检查,但不同于普通X线成像,是通过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高于普通X线图像。CT图像对比度好,成像速度快,可清晰显示病变大小,外形、位置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CT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血管结构、病变部位血供以及病变与血管的关系。CT还可用于全身各系统介入技术的导引,已成为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近几年来,CT高端设备迅猛发展,先后推出64排、128排和320排GT,其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CT设备普及面广,但也因此出现了CT检查被过度应用或滥用,而忽视或低估CT辐射风险的情况。

联合国辐射原子效应科学委员会在1958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辐射来源有天然辐射、医疗照射,职业照射,放射性废物和来自放射性落下灰的辐射照射,首次系统地评估了人类所受电离辐射的水平以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医疗照射是最大的并在不断增加的人工电离辐射来源。我国“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医用辐射设备拥有量相当可观,1998年统计X射线CT绝对数居世界各国第3位,我国X射线诊断应用频率为每千人口196c21人次,全国年检查人次数达2,45亿。2000年联合国辐射原子效应科学委员会报告,按4级医疗保健水平估算,全世界接受X射线诊断检查已达24.3亿人次:在所有放射学检查中,CT检查只占5%,而CT辐射剂量占所有X线检查剂量34%。美国2007年的CT检查大约7200万人次,比1993年增加3倍多。美国报道CT检查占所有放射学检查的13%,而占患者接受全部辐射剂量的70%。CT广泛应用于临床,随之而来的是患者接受X线辐射剂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CT已成为造成医源性辐射的主要原因。辐射线对人危害大小是用物理量“剂量当量”反映,单位为希沃特(Sv),简称“希”,1希(Sv)=1000毫希(mSv)=1000000微希(Sv)。200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指出,普通胸部X线检查辐射剂量为80微希,每次乳腺X线照片辐射剂量为1.38毫希,常规胸部CT扫描一次辐射剂量为25毫希。换言之,一次胸部CT扫描剂量相当于做312.5次普通胸部X线检查或18次乳腺X线照片。另一数据显示,当每天吸烟20支,年辐射剂量为53毫希而一次常规CT胸部扫描相当于1年内每天抽10支烟的辐射风险。由此可见,CT辐射剂量高于常规X线辐射剂量。患者就诊时,可能会接受多次CT检查和CT增强扫描,X线辐射剂量以累积效应方式增加了CT辐射风险。

CT扫描时会将X线辐射到相邻的器官和组织,头部CT扫描时眼球晶体会受到X线辐射,颈部CT扫描时甲状腺、胸部CT扫描时乳腺、腹部盆腔CT扫描时性腺(男性、女性卵巢)都将会受到X线辐射,上述器官对X线辐射的敏感性和辐射剂量的组织效应是有差异的。儿童和青少年(小于20岁)是X线辐射引起致癌风险增加的特殊敏感的群体。儿童做CT检查要谨慎,不必要的X线辐射总会伴随着潜在的危险。

权衡利弊,合理应用CT

CT在现代医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何尽可能控制CT辐射对人体潜在的危害是当前科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正致力于降低CT辐射剂量的研究。

减少CT辐射风险的措施,首先要优化CT扫描方案的标准化,对不同年龄、不同部位CT扫描的技术参数应规范化,严格控制每次CT扫描受检者辐射剂量限制值,定期监测。相应卫生机构应要求生产CT设备厂家明确标出CT的辐射剂量,优化CT设备的整体系统设计。

其次是掌握好CT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评估CT检查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

对于CT扫描检查禁忌者,如妊娠女性,可选用无X线辐射的检查方法如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在此需提醒患者如安装心脏起搏器、铁磁性血管夹和眼球内金属异物等,则禁忌做MRI检查。

第三重视X线辐射防护,遵照国家有关放射防护卫生标准制定防护措施,正确执行规范化操作。同时,要加强X线辐射风险的普及教育,要合理正确应用X线检查方法。

上一篇:漫话丙型肝炎 下一篇:健康新知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