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与变电站的运行标准化管理

时间:2022-10-18 11:44:20

浅谈安全与变电站的运行标准化管理

摘要: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是电网公司生产经营的生命线。为提高变电站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从运行值班管理、标准化巡视、标准化操作和标准化两票管理方面对变电运行班组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安全运行;标准化巡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两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大环节构成了电力系统,其后四部分即组成一般所说的电力网(简称电网),其中变电站又是电网的枢纽和交汇点,是变换电压、汇集和分配电能的场所。因此,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对电网的可靠运行、用户的不间断供电、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变电站的基本业务是电气系统与设备运行监视,以确保对用户不间断供电;倒闸操作以实现运行方式的改变;设备的维护与检修以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事故的正确判断与处理以尽快恢复正常供电;填写运行记录以及积累资料等。变电站主要由各类电气设备构成,运行中它们都带有高电压,对人身安全有着潜的在威胁,这是电业工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提高变电站管理水平,使变电站的各项工作和作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化和标准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又由于变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地位不同,电压等级的高低,建设规模和设备选型上的差异,加上变电站的自身特点(如带电设备密集,倒闸操作频繁,不间断值班等),而形成不同地区的变电站的习惯管理方式,其中一些不善的管理和做法,往往酿成事故,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使变电站的管理科学、实用且利于安全生产,便产生了对变电站实行统一管理的模式,这就是变电站的运行标准化管理。

变电站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标准化统一。明确运行人员要做什么,应怎样做为切入点,制定了变电站安全工器具检查标准、图纸资料管理标准、工作质量考核标准、设备台帐管理制度等24个规章制度范本,与全省范围内变电站规章制度实现相对统一,有效避免了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人员工作的随意性,为变电站有效工作创造了条件。由于明确了管理内容、要求和目标,使运行人员工作有方向、有准则,克服了过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了运行人员搞好变电运行工作的信心,提高了主人翁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实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后,设备完好率、两票合格率、人员出勤率、设备消缺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投入率及正确动作率、设备巡视率、操作正确率和考试合格率均得以提高,进而降低了事故率,为安全经济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运行监视项目和设备维护工作内容标准化。过去,有的变电站设备端子箱、机构箱没有维护的责任部门,更谈不上责任人员,设备的整洁程度极差、而运行人员值班监视的项目和要求也不一致,容易引发事故。在统一运行监视项目、设备维护标准、明确值班人员在运行监视和设备维护工作中要做什么和应怎样做的原则指导下,有效提高了运行监视工作质量和设备维护水平。

标准化巡视 —将设备按单元划分巡视周期,每次巡视时对巡视周期的一、二次设备进行详细的测温、检查、维护,强化巡视质量,提高巡视效率,减轻运行人员每次巡视工作的负担,解决在有限的时间内设备巡视质量与工作量无法同时满足的矛盾,防止巡视检查不到位而引起的设备事故,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标准化操作—要消除事故的直接隐患,就要有操作的动作标准、操作标准、程序标准、用语标准、个人防护标准及持证上岗安全标准等;要消除事故的间接隐患,就要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奖惩制度、安全教育和技术训练标准及现场标志标准。应该说在变电站中,操作标准化是核心,管理标准化是保障,现场标准化是条件。变电站操作从接令、受令、填票、模拟到操作,每一过程都要实行标准化。如接令这一过程,怎样接令,由谁来接令都应该明确清楚。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操作人、监护人一同到达现场,并由监护人唱票,操作人复诵后进行操作。另外,对怎样唱票,怎样复诵,怎样行走,怎样站位都要在《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中加以明确,还需要说明操作中工器具由谁来检查,什么时候检查和怎样检查。否则,任何细节、任何过程的非标准化,都将影响操作时间、潜伏不安全因素,以至导致操作事故的发生。

变电站标准化管理之前,投产较早的变电站二次设备标识不全面、不清晰,名称、编号不规范,屏盘标识不统一,易出现误判断;而新投产的变电站由于汇集了国内外生产厂家的设备,二次设备种类繁多、中英文混合使用,值班员不易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和信息含义。通过对设备进行清查,使用专业、规范的标签,完善二次设备、端子箱、机构箱、电源箱等设备标识,在保护及自动装置屏配置“压板功能对照表”、“压板投切对照表”、 “保护信息对照表”、“保护及自动装置操作指南”等,使现场运行规程的内容就地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为运行操作、检查判断、设备检修维护提供可靠依据,减少误投、切保护压板或误判断保护信号的可能性,提高了二次设备的管理水平。

在标准化管理模式中,根据变电运行工作的特点,制定变电站及运行人员应具备的规章制度和规定,并在执行规章制度、“两票”的填写和考核、记录的种类和填写要求、设备缺陷的管理、设备编号及技术资料的建立和保管等方面做出严格的要求,实行标准化作业,提高了设备完好率及“两票”合格率,对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十分有效。

标准化管理既然是基础管理,它就必须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前奏。因此,实现标准化管理后,还应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把已积累的原始资料、技术数据编入计算机程序,以便保存和使用。对一些枢纽变电站还应向微机控制发展,这既可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可防止人为的失误,有利于提高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通过贯彻标准,使变电站图纸、规程、技术说明书、生产记录文件等资料的存放较凌乱、缺失较多、查找资料困难等局面得到了全面改善。为各变电站配制资料柜,并建立相应的目录,资料盒款式统一、编号统一,盒内均制作了检索目录,为现场工作和培训快速查询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同时,部分单位正在积极推行图纸电子化管理和保存,相关人员需要时可以在局域网查询。另外,通过各班组建立了常用指示图表,将事故限电拉闸序位表、设备主要参数表、紧急情况应急电话表等常用资料汇集于控制台专用文件夹中,既方便了运行工作,也使变电站和集控中心控制台规范整洁。

变电站实行标准化管理,对改善和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水平,促进安全和文明生产等方面均在保定供电系统各单位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出现了一大批安全运行超历史最好水平的变电站。变电站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分总纲,变电站的建设、运行管理、技术资料管理、文明生产、安全运行指标和培训及评比验收共七个章节,重点从安全生产(安全记录、“两票”合格率、安全活动、安全用具的配置与保管、反事故措施制定与落实等),设备管理(设备编号、设备缺陷管理、设备防火、防误操作装置的完善及管理等)、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记录填写、倒闸操作、人员培训等)、技术管理(设备档案的建立、技术资料的完善、图纸符合现场实际、设备手册和典型操作卡的编制等)、文明生产(场地、设备、器具的整洁、环境绿化等)五方面实行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它对运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运行人员应做的工作和做好工作的标准。依据《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及《检查评比办法》,按照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和规模,分别由省电力公司和市级供电公司分两个层次检查并命名“标准化变电站”。通过实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我们体验到,这种管理办法是一种搞好变电站管理,促进变电安全生产的有效办法,也是变电站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变电运行工作要求变电运行人员有细心、耐心、恒心,在制度的建设和落实、管理的深化和细化上要下功夫,要做到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实现变电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建设坚强可靠的电网贡献力量。

变电站的标准化管理应与经济责任制度相结合。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是一种基础管理,它是搞好变电站管理和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之有效措施,也是实现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途径。但是,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长期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变电站运行人员除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外,将其与现行的经济责任制挂钩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将标准化管理条例中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严加考核,并和值班人员的收入(浮动工资、奖金等)挂钩。具体办法可以是,先将《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要求逐项落实到人,并确定其分数,根据分值即可推算出每人应得的工资和奖金数。这样既体现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又保证了标准化管理各项指标的长期保持。

从变电站标准化管理可以看出,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搞好企业管理和促进安全生产等都极为有效,这种管理方式适合于当前生产的发展,是搞好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标准化管理应得到社会广泛重视,不仅应在全国供电系统推广,也可以在其他行业运用。 变电站标准化管理的思索与探讨标准化操作逐步应用于变电站操作中,从几年的实践情况看,标准化操作在规范运行人员操作和防止误操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从目前操作的实际情况看,这项管理还未能深入人心,以至于从上到下都在讲标准化,但究竟怎样才是标准,标准化如何建设,还须进一步明确并予以实践指导。

上一篇:浅析建筑屋面防水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加强企业人员管理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