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提升路径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18 10:51:54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提升路径研究综述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培养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竞争。详细研究整理了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概念、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的论述,有利于高校相关部门、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和在校大学生对就业竞争力有较完整的认识和提高。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提升路径大学生就业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很多学者从就业市场上的表现、获取就业机会的能力、比较优势、职业化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等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阐述和研究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含义,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方法和途径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题研究做一综述性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1.以“市场竞争”论述就业竞争力

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社会需求,大学生毕业后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也是遵循社会供求规律的,能为社会和经济作出贡献是体现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就业竞争力,就是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项技能的能力,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张波认为,就业竞争力可以理解为毕业生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金秀兰认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能够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能力和服务能力。

2.以“机会获取”论述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期间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机会获取能力代表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郑元凯认为,就业竞争力是一种获取就业机会的能力,其大小最终将表现为用人单位边际收益的增长程度。肖云忠认为,就业竞争力是一种获取就业机会并适应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鲁莹等认为,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在高校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

3.以“比较优势”论述就业竞争力

大学毕业生之间的比较优势,直接体现在能力和素质上的差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努力,主要就是为了获得相对于其他同类专业大学生的比较优势,就业竞争力实际上就是个人在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过程中能打动用人单位、击败竞争对手的特质。张东玲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刘恭辉等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质,是毕业生通过展示自身优势、胜过竞争对手、获取就业机会、赢得用人单位认可的一种能力。

4.以“职业发展”论述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就业和择业,就业和择业的目标就是职业发展,就业竞争力最终为大学生自身职业发展服务。李璞等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指在就业竞争和职业发展中所具有的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职业化能力。彭义泰认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助于其获得职位和发展机会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张华认为,毕业生竞争力是指在用人单位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够胜任特定工作岗位的能力。张宣传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职业以及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战胜竞争对手谋求适合自己的适当工作岗位的智力和能力。周烁等认为,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是医学毕业生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要素分析

1.直接描述就业竞争力

直接描述就业竞争力,比较直观地阐述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但是存在层次模糊、逻辑性较差的特点。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即: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完善的知识结构;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自己能够合理定位,有恰当的期望值、良好的择业素质。礼广成认为,学生就业能力包括素质性就业能力、技能性就业能力、持久性就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竞争性求职能力。张宣传认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语言水平和能力、实干精神、人际交流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职业道德、诚信和责任心等方面的要求,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判标准。

2.分类描述就业竞争力

很多学者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要素进行了分类,包括从技能角度、重要性角度、素质性质角度等进行分类,争论较多,可以分为核心就业竞争力、持续就业竞争力和品牌就业竞争力,也可以描述为综合素质类、专业素质类和应聘素质类。彭义泰认为,就业竞争力包括内在竞争力和外在竞争力两个方面。内在竞争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获得的求职能力;外在竞争力是指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外部因素。

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分析

1.加强思政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提供思想保证。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炼,提高自身的道德智慧,有利于促进就业竞争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认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就业工作的成效,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伍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金秀兰建议,以道德智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提升大学生道德知识、道德智慧、道德能力,并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大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同时,就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徐景彩等认为,“防病治病”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职责,对于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求更高。

2.加强校园文化,提升就业竞争力

要以就业为导向,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一个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接触社会、积累经验的平台,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表达与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礼广成认为,校园文化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导向作用、辐射作用和调适作用。袁道福等认为,通过专业社团,能够使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社团在就业指导的服务功能,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作用重大。胡成霞等认为,高校社团在大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工作能力、职业精神、身心素质等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载体。

3.加强职业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校越来越重视职业指导,创建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建立全程就业指导。大学生进校后就应该开展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期间可以通过性格测评、生涯规划、职业资格考试、参加模拟人才市场等途径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提高个人与职业的契合度,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代小磊等提出,构建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张健认为,可以举办模拟人才市场,在模拟招聘的实践中促使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调适、自我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

4.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要建立健全学生科研导师制,建立完善的学生科技创新机制,增强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就业竞争力和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郭爱华等认为,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及学术交流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5.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就业竞争力

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优化实习基地和实验教学环境,开展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提升就业竞争力。郑晓亮等利用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具有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王海燕等认为,实验教学应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李庭志等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更是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上一篇:在音乐演唱中如何进行心理调控 下一篇:“富营养型课堂”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