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族声乐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

时间:2022-10-18 10:28:57

浅析中国民族声乐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

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顾名思义,是属于中国的,是具有民族特性的声乐。中国民间歌舞音乐永远是中国民族声乐的精髓和基础。本文就民间歌舞音乐和中国民族声乐的关系,从民间歌舞音乐的形成及特点着手,分别浅述中国民族声乐从两个大方面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吸收及借鉴: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以及中国民族声乐创作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在创作借鉴中又分为两个小部分加以论述,分别是中国民族声乐歌词创作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以及中国民族声乐曲调创作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民间歌舞音乐与民间的各种民俗文化相依相存,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歌舞音乐;中国民族声乐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60-01

一、民间歌舞音乐的形成及特点

中国是一个地缘辽阔的大国。南北方和各少数民族的地域差异造就了民间歌舞音乐的在各地域的不同特点。

北方秧歌是最具代表性的歌舞音乐形式,其次还有二人转、二人台。秧歌的类型可以划分为“高跷秧歌”和 “地秧歌”。“地秧歌”是主要的秧歌类表演形式。二人转是综合说唱、歌舞、戏曲三种因素为一体的民间音乐表演艺术形式。二人台也是兼具民间说唱、歌舞、戏曲等因素发展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

花鼓舞流行于我国南方汉族地区,主要流传与湖南、湖北、浙江等一带。凤阳花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广东、安徽各地的花鼓戏、灯戏、采茶戏等剧种的统称。湖南花鼓戏剧种大约有四百余种,源自于湖南益阳,后发展到湖北、湖南、安徽等地,起源于民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彝族、朝鲜族的民间歌舞最具代表性。每个民族的音乐都代表了本民族的文化,地域背景,是本民族历史的沉淀。大多来源于民间劳动生活生产。逐渐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歌舞音乐。

二、中国民族声乐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

(一)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

中国民族声乐简单来说,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发展继承了传统的民间歌曲演唱方法(包括戏曲,说唱、民歌)。近现代民族声乐在对民间歌舞音乐借鉴和吸收主要体现在戏曲、曲艺的演唱方法上。讲究字正腔圆,与此同时,声情并茂,以情带声。在我国,戏曲出身的民族歌唱家不乏少数。例如,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李谷一、张也、吴碧霞有深厚的花鼓戏演唱技巧。在这些歌唱家的演唱中,充分吸收和借鉴了民间戏曲的优秀演唱方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新疆专门设立了地方音乐艺术学院,培养了众多的、优秀的地方民歌手,为传承本地非文化物质遗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有我们熟知的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维吾尔族歌唱家克里木等,都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民族声乐创作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

1、歌词创作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

吸收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歌曲的词曲创作是创作民族声乐作品的重要手段,歌词的创作主要体现在对民间故事的借鉴,民间说唱的吸收。如《兰花花》是陕北民歌,借鉴了民间的传统故事而创作。歌曲的语言也是带有陕北地区特有的方言再加上在信天游曲调的咏唱下,成功地塑造兰花花的形象。在民间,孟姜女的故事成为各地戏剧、诗文、唱本等俗乐文化中最常见的题材,例如越剧《孟姜女》、民歌《孟姜女》吸取民间故事孟姜女故事之精髓通过哀怨缠绵的旋律将故事的内容表现的淋漓精致,成为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

2、曲调创作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

现如今,中国的民族声乐无论是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曲调的创作也同样都离不开民间音乐素材。如《重症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这也是一部声乐作品,它的旋律音调采取的是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曲调婉转悲壮,气势庞大。《洗菜心》是吸收了湖南花鼓戏的曲调而创作的一首花鼓歌,曲调委婉细腻,颇具南方曲调色彩。歌曲《青藏高原》是一首创作歌曲,由著名歌唱家李娜演唱。它结合歌词吸收了藏族曲调的营养成分,最后成为既具有藏族风味又与时代接轨的经典歌曲。

三、结论

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至今,民间音乐依旧是其组成的重要根基,民族的就是本土的,只有这样,中国的民族声乐在整个世界才能有一番新天地,是属于中国特有的。民间歌舞与民间的各种民俗文化相依相存,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正确方法,但中国民族声乐的精髓不会变,对民间歌舞音乐的借鉴和吸收也将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杨民康.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上一篇:田野调查:民族民间舞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下一篇:自制剧传播中“把关人”意识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