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三个对策

时间:2022-10-18 09:58:27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三个对策

摘 要:通过对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和加强培养质量的方法与手段。同时,结合石油生产安全作业要求,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和强化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能人才 培养 现状 对策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通过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措施的落实,极大地激发了行业从业人员学技术、求进步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然而,通过信息反馈和调查分析,集团公司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快速培养,无论是培训机构的培养条件、工作理念,还是在培养实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应不断加以改进、提高。

一、按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讲求培养过程的渐进性。高技能人才是岗位操作人才中的示范者和杰出代表。通过科学的培养,他们理应表现出宽厚的技术基础、强劲的操作技能、广阔的专业视野和求新求变的创新能力。善于挖掘并努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些能力,才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方面,通过宽泛专业知识培训,延展学员知识结构,培养学员全面了解和认识专业的能力并寻找出自己的能力差距,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员的作业熟练程度,形成操作技巧、为下一步技能提升打下基础;再通过变换学员的观察和思考的视角,发散其思维范围,扩展学员输入与输出的思维通道,焕发技术创新灵感,产生技术攻关欲望;在此基础上,再施以方法引导,强化学员自主能力的拓展。

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主动的、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他不是仅仅通过课堂培训的形式和部分实践环节的指导就能达到培训目标的。那种三个月的专业理论培训,是培训不出具有特殊技能、能解决实际施工工艺难题、具有攻关和革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而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因此,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将培养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相联系,必须做到学用结合,用专业理论指导岗位生产,用岗位锤炼、专业思考和能力总结来加强理论修为,这样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

二、整合培训资源,满足能力培养要求

职业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不同于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应具有:高超的操作技能、娴熟的攻关技巧、一定的创新能力。为此,遴选的培训基地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和利于学员作业技能训练提高和进行科研攻关的专业设施。目前,在集团公司内部,承担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地,大多为油田职工大学或为技工学校转型的职业培训中心,应该说: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而言,他们各自都有条件优势,又各有不足。油田职工大学的专业师资水平较高,但缺少技能训练条件和手段;而职业培训中心虽具有较为完备的技能训练场所和设施,也有较为成型的技能训练手段和方法,可专业师资的理论水平又显得稍有欠缺。尽管各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单位,都认识到自身的资源状况,努力通过“借鸡下蛋”的方式,弥补不足,却往往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难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因此,集团公司层面上,可根据各培训中心的教育资源,强化专业定位,按高技能人才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培训资源整合。

三、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培训质量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否取得实效,取决于培养过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我们必须保证,从课程的策划、教师的选择,到方案的论证、过程的实施、再到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置于制度和规程的约束之下,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保障。那种按一般标准设置培养课程,脱离生产要求运行培养方案,考教一体组织考核评价的培养组织模式,应该被坚决摒弃。应建立培养课程和培养方案的申报批准制度,实施过程的督导制度及教考分离制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策划中,要求不仅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的原则,还要充分顾及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平衡性。在现实工作中,无论是理论专家型学者还是实践专家型学者制定的课程方案,往往都会因为工作领域的关系和个人能力的限制,导致培养方案有失偏颇。通过审批制度的执行,可有效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实用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投资性的工作,应按项目化运行的要求来加以监督检查,实施过程督导制度的建立,既是维持高技能人才培养严肃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利用第三方对培养成果进行考核评价,是现代培训教育的通常做法,也是对培训机构,培养能力、培养效果的一种监察。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思考存在的问题、努力改进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做的更加扎实有效。

上一篇:班主任心理问题浅析 下一篇:移动存储器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