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8 09:19:54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手机的功能从传统的通话和短信扩展到了无线上网、视频拍摄等各个方面,手机已经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更成为了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媒介。学生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由此引发的“手机依赖”问题已对大学生自身学业、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手机依赖”所带来的危害、为什么会形成“手机依赖”、怎样避免“手机依赖”的形成、“手机依赖”形成的心理因素及“手机依赖”的干预和对策等知识向大学生普及,引起其重视,以便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处理“手机依赖”这个问题,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依赖”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03-02

当今社会手机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特别是随着“3G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尤其在大学的课堂上,许多学生的注意力都被手机吸引,不认真听课;而且手机让学生处在虚拟的环境中不能自拔,与社会、家庭、朋友脱节。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又是手机消费的一大群体。关注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就是关注大学生的行为态度。所以,通过了解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严重程度,找出其中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对他们给予正确的相关引导,显得尤其重要。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文,以大连民族学院金石滩校区为例,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性进行调查。通过对大部分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的内部原因及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给予一定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指导,以帮助他们缓解手机依赖症状。

一 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现状分析

1.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第一,智能手机轻巧灵活,携带方便,功能强大,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第二,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对新兴智能手机的接受能力较强。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增大,容易感觉无聊和苦闷,渴望生活多姿多彩,力图通过手机等工具去了解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

第三,短信具有相对的隐私性,一些不好用言语表达的词汇或者道歉之类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很好地传递。除此之外,手机还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生与家里、学校之间联系的加强;有利于大学生知识信息的获取;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等。

2.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手机在校园里“流行”的这一现象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课堂上使用手机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时不时关注手机必然分散了学习的投入性。有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打电话或者短信聊天,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看小说、聊QQ,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听课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第二,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课堂上偶尔响起的手机铃声或者短信提示音,不仅影响手机使用者本人,也会扰乱老师的思路,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效果,甚至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手机还为大学生逃课、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三,过度依赖手机会带来人际交往障碍。一方面手机能降低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手机进行人际交往,则会剥夺现实交往时间及降低社会交往能力。有些大学生将大量时间花在手机聊天、发送短信上,这就使得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时间变少,久而久之就会远离现实的人际交往。

第四,手机消费问题。如今智能手机推陈出新,各种智能机型层出不穷,许多学生存在追求新型手机的攀比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每个月的手机话费占了生活费的很大一部分,这些手机消费支出不仅增加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还给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增加了心理压力。

第五,手机安全问题。手机信息的丢失、手机诈骗以及辐射对身体带来的安全隐患等问题都对大学生使用手机带来隐患。

通过长时间对身边大学生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手机是有魅力的,部分人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他们不能正确看待手机带来的正面效应和功用,极不合理地使用手机,手机跟着他们可以说是忙得团团转。这些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上面,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情绪的极端变化。如烦躁不安、言语粗俗;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成瘾的表现,我们称之为“手机依赖”。

二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

1.什么是“手机依赖”

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手机依赖”可以定义为:那些对手机使用过度依赖,而对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对手机不分场合的滥用,以及停机或者手机不在身边时,生理和心理上出现某些不适反应等。

2.“手机依赖”形成的原因

某些大学生自制力差,沉迷于手机构建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从而形成一种精神上的依赖。这是“手机依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应该看到形成“手机依赖”的外部原因。包括各种手机广告和通信运营商促销活动的轮番轰炸,家长和学校对预防“手机依赖”的紧迫性认识不够等。

3.“手机依赖”的危害

过分依赖手机,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比如,过分依赖电话和短信,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弱化,不知怎样面对面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疾病。电话、短信频繁,不时地上网娱乐,使大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造成学习成绩下滑等。

三 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矫治方法及行为调整途径探析

1.思想上积极引导,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学校应开展一些相关的学生课余活动,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鉴于学生手机依赖现象产生多数是由于孤独感的影响,因此,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多种积极向上、丰富多彩、适合当前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大型比赛、优秀学习成果评选、晚会等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可以有效地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

2.学校要加强各方面的教育引导

学校应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机。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应该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对手机不应过分依赖过度滥用。学校也应开展一些相关的教育讲座和宣传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必要时也可采取硬件手段加以制止。“手机依赖”是一种现代文明病,它不利于青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校可适时组织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手机依赖”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教他们学会放松。专家建议,系统脱敏治疗法可用于治疗“手机依赖”,即强迫自己在必须用电话时使用固定电话,目的就是要减少使用手机的次数,而且尝试着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3.搭建学生心理疏导平台,使大学生克服手机依赖心理,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因挫折与失落产生的焦虑、抑郁、精神空虚等,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解决。现行的面对面或电话心理咨询方式,已无法满足网络时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要求,这种空虚心理可能让他们转向网络寻求心理安慰,从而有可能诱发网络心理障碍。

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心理咨询体系,要注意对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进行专门有效的辅导,并且可通过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手机依赖”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他们学会放松的技巧。对那些确实有严重依赖,且已发展为病态的大学生,可介绍其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

4.提倡大学生从自身方面加以调整,摆脱手机依赖困扰

解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积极配合。首先,大学生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正视手机在生活中的正确位置,摆脱盲目依赖,保持健康心理。其次,合理制定手机使用规范,除了日常必不可少的使用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使用,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带来的诱惑。再次,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训练自己沟通的技巧,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散步、郊游等,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综上所述,“手机依赖”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因此,学校、教师、学生自身三方面要形成合力,通过建立良好的群体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拓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使大学生克服手机依赖心理,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考研热”辨析 下一篇:“几何画板”在二次函数教学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