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拉松跑训练方法

时间:2022-10-18 09:03:17

浅析马拉松跑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246-01

摘要:随着现代运动训练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马拉松跑训练本质的认识不断加深,为组织好训练,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对马拉松训练做几点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马拉松;训练;方法

一、以有氧耐力为主体进行准备期的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是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准备期训练体系中的主体,有氧耐力基础越扎实,最终的成绩也就越好,越稳定。现代长跑有氧耐力的训练水是非常高的.表现在跑动的距离长、持续时间长、运动量大。在训练中应以运动员的机体反映来衡量运动强度.衡量的标准定量是以平均强度值来体现的。主要反映在平均强度逐步提高,但这个强度还未超过以有氧训练为主体的范畴。具体的训练方法如:(1)距离为25km、30km、35km、38km或2个半小时跑,一般这种训练由5min/km开始逐渐提速,这种训练是练习马拉松运动员的长时间腿的支撑能力。(2)1000m×12、2000m×6、3000 m×3、5000m×3场地间歇跑,间歇2~3min。这种训练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

二、混氧训练在准备期与竞赛期的训练

混氧训练主要用于对运动员无氧阈的刺激,提高无氧阈水平,有效解决在有氧训练中提高平均训练强度的问题。采用混氧训练方法,是在有氧训练基础上,分段落、分时间按一定速度控制来提高训练的强度,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混氧训练内容主要包括:(1)在长距离有氧训练中增加速度训练的内容。(2)长时间有氧越野跑训练中增加以时间作为控制标准的练习,包括一分钟或几分钟跑和短时间的变速跑,要求达到或接近个体无氧阈值。训练的具体形式有:课与课的交替;组与组的交替;长段落中的分段落交替等组合形式。以训练中有氧与无氧混合训练的类型划分,基本上有两种类型:(1)混氧训练占准备期有氧训练总量的20%的训练类型。(2)混氧训练占到40%甚至更多一些时,体现在准备期,竞赛期的赛前训练阶段中。具体的方法如:(1)在长距离越野跑中,1min快跑,距离300-350m。(2)匀速慢跑:12~15km或50 min左右,最后2 km加速跑。

三、高原训练

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有氧训练时,可以大幅度提高训练效果,主要表现在:(1)在整个有机体内,提高了血液中氧的输送能力;改善骨骼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作用。(2)在肌肉细胞内,使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适应有氧代谢供能量的条件,对无氧代谢供能量的条件也有所适应。高原训练的缺点,是不能完成平地所完成的运动量,特别是对强度影响较大。为更好地适应可采用:训练以较大的负荷量开始,练习量接原,强度相当于平原训练的70~85%,可安排些剧烈的球类运动。这样一般一周左右就可适应了。高原训练应把一天的负荷量安排在早晨、上午和下午,分三次完成,进行短时间的反复训练,这样的刺激能使运动员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一般每次持续两周。训练的效果,回到平原后,可维持2~8周,比赛前10~14天内下高原为好。

四、跑的技术训练

根据日本的研究,马拉松跑的步频200步/min为适合,而步长相当于身高再加10cm是正常的比例。我国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日本运动员比较接近,在训练中要向每分钟跑200步的指标努力。要习惯这样的一个跑的节奏,速度才能平稳.要掌握一协调放松的技术,注意身体重心的平稳性,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柔韧性。

五、身体训练

对于马拉松选手来说,身体素质训练是非常重要的。(1)一般性素质训练。采用持续性和间歇的方法,进行全身力量素质训练、韵律和谐运动、游泳、自行车、球类活动。(2)专门性准备阶段的素质训练。采用跑的动作,在较大范围内进行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和重复训练,如跑的基本动作练习、单脚、双脚的跳跃、用栏架的跳跃、在有负荷与无负荷条件下进行伸展、屈曲运动。3、专门性素质训练。在跑的动作中完成。如1、利用起伏的地形进行100~200米的上坡、下坡跑。2、拉引橡胶带等训练。3、沙滩上跑。4、穿沙背心跑等。5、持续上坡跑:距离在15km,全部都是上坡,没有下坡。

参考文献:

[1][德]诺伊霍夫.中长跑、马拉松选手的训练(续)[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2,2。

[2]陆宗芳.长跑、马拉松有氧与混氧训练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22(1)。

[3]李荣德,郑昭信等.日本长跑、马拉松训练概况[J].体育科技资料,1974,4。

作者简介:庄谦 (1971-) 男 山东临沂人 讲师,山东中医药大学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上一篇: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对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课堂有... 下一篇:试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