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现代教育思想下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10-18 08:37:33

浅谈在现代教育思想下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受教育者——学生,作为人,他们的需要、兴趣、价值、尊严、发展特性和成长规律以及个人的合法权益,在教育中都应得到充分尊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观察,引导,通过自己的言行进行渗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个性心理健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147-01

健康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这说明了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成年人承受着,就连本来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也同样承受着来自生活、学习的种种压力。压力也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前,首先要找出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那么,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这些孩子减少压力呢?

一、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每个教学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每个人的个性却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学生来自怎样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其对孩子的期望值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品格、人格的形成。学生外在的行为习惯受到以上诸多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如果想改变外部的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想在教育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对症下药,进行个体研究。摸清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分类细化学生个体,为心理健康辅导铺好路

班主任教师在掌握全班学生情况后,就要把学生按照心理养成进行归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将学生归为以下几类:

1.家长素质高、家庭氛围好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父母有固定的工作及收入,家庭生活和谐,父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主动配合教师,学生在父母的关爱教育下健康成长。

2.单亲家庭的学生。这类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性格较正常家庭的孩子要脆弱、偏激,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关注、爱护和尊重。

3.家庭过分宠溺的学生。这类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和少部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把孩子当成心头肉,手中宝,什么事都替孩子做,穿衣、洗脚,背他们上学等等,甚至帮他们做值日,完成家庭作业,唯恐孩子出现纰漏。逐渐养成了孩子自私娇纵的个性,这部分学生往往是班级管理问题的发源地,贪玩、不爱学习、乱花钱等不良风气往往会带到班上来。

4.父母期望值差异大的学生。有个别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任何事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而有些学生的父母,则对孩子的要求很低,几乎没要求,认为认识几个字就行,没必要读那么多书,再说自己没读过书,也照样活着,读完初中就可以打工挣钱了。这类家庭大都没有文化,社会地位低,但比较朴实,对子女虽然不溺爱、不放纵,但缺少教育方法,不能正确引导孩子,造成学生身心不能健康发展。

三、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针对家长素质高,家庭生活氛围好的学生,比较好教育。教师要严格要求他们,积极鼓励学生要不断的取得进步,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从优秀到更优秀,成为班级的表率,同学们的楷模。

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尊重,由于学生父母离异或早亡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较大的创伤,这类学生可能会自卑,又很脆弱,而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班主任教师要在处理问题时尽量尊重学生的情感,不要当众批评。可采取单独谈话的形式,但不可以对他们身上的缺点错误采取姑息纵容,既要尊重他们,又要严格要求他们,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师爱的伟大。在被尊重的前提下促使其改变自己身上的弱点,不断进步。

对家庭过分宠溺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不应该有歧视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要一视同仁。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同样得到来自班主任老师的关爱,甚至更多。教师更应理智处理与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问题上出现的分歧,要通过谈话沟通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家长从心底里接受教师正确的教育方法并认识到教师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从而配合你的教育方法。

对父母期望值差异过大的学生,教师除了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无私的关爱,找合适的沟通途径,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把他们引上正轨外。为了改变家长对社会的偏见,班主任老师应尽可能的说服家长,让他们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对学生在学习上多帮助,在生活上多关怀,让学生晦暗的心情从此不乏阳光的照耀,带动他们一起进步。教师的关爱也许或多或少的改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做法,进而促进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社会变革和发展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致,不仅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教育,更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多管齐下,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上一篇:精彩课堂 感动心灵 下一篇:树立班风 勤字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