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费改革中的农村债务

时间:2022-10-18 08:35:05

浅谈税费改革中的农村债务

一、农村债务的构成及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债务的构成

1.向银行、信用社的借贷。乡(镇)、村(组)为完成各项指标、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减灾防灾及连年递增的税收任务,从银行、信用社借了不少贷款累积债务较重,加上利息滚动,这笔债务还在不断扩大。

2.向干部职工借的集资款。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反对非法集资,但面对日益膨胀的支出和虚假的财政递增,农村基层组织无法维持其正常运转,通过向干部和职工高息集资便成为化解矛盾的途径之一。

3.其他欠款。目前乡(镇)、村(组)存在着如招待费、工程劳务、拖欠职工工资等名目繁多的欠款,这一类的债务虽然零散,但累计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二)农村债务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农村债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债务面广;二是债务巨大。农村债务的形成,有内在成因、体制机制成因及管理成因。

1.内在成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在调整过程中市场信息不灵、行政干预过多的矛盾仍很突出,致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二是农业科技投入不高,农业产品没有特色、没有质量、更没有品牌,缺乏对农产品进行系列化的深加工。

2.体制机构成因:一是机构臃肿、人员膨胀。在地方财力不足又无法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只得借债维持机构运行。二是人事管理体制不协调。乡(镇)机构多而杂,且绝大部分受县级以上的条条管辖,乡(镇)既无机构设置权,又无人事管理权,而这些机构的人员费用却要从乡(镇)收入中解决,人事权与乡(镇)财权脱钩情况严重。三是干部任用机制错位。乡(镇)干部的升迁,主要是看他们的政绩,一些干部为了做政绩,想方设法甚至不惜巧立名目负债建设“形象工程”和示范达标工程。成功了的干部可能会得到升迁,而举借的债务留给后任打理,结果是一任留一任,层层累积,债务的包袱越来越重。四是政府职能不明确。

3.管理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财税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县级政府对乡(镇)大多实行收入上缴、支出下拨,按国税、地税、财政三块包干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二是财务监督不力。目前,在我国基层政权中,“以权代法”现象非常明显。

二、制止与防范新债的对策与思考

1.开展一批化解乡村债务的试点

按照中央“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确立一批化解乡村债务的试点,通过试点工作,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

2.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缩减支出

目前,对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对乡镇政府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缺乏明确的界定。不要以“达标升级”“资金配套”等要求迫使基层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改革现有的人事用人制度,实行机构设置、用人制度与财力配套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精简机构,缩减人员开支。

3.强化乡村财务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乡村财务管理,乡村财务都实行了“县管乡用”和“乡管村用”的管理制度。但可以说大多数都流于形式。所以说加强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制度是杜绝乡村经费支出膨胀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建立健全乡村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控制管理性支出。另外,还要提高乡村干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强化其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

4.发展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乡村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一方面,可选择合适的项目,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农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村级可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和招商引资等形式获得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不但可用于清偿旧债,更重要的是可降低农村财务风险,避免没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大额度债务再度发生。

上一篇: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烧伤整形应用扩张器治疗的临床护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