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10-18 07:21:16

创新教学的探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这条溪流要想顺畅地流淌,就要看源头是不是有活水。这股“活水”也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意识地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一个完整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人。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发展

1.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愿学、乐学,乐此不疲。我们要充分挖掘课文的内在因素,利用蕴含在课文中的思想,优美的字、词、句、段、篇进行教学,变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为生动有趣的师生双边活动。如教学《坐井观天》《酸的和甜的》《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时,我们可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进入角色演一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身体验角色所处的情境,从而体验课堂活动的趣味,激发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的核心——实。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体现,是学得扎实,使理解更透彻的有效途径。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一些字、词、句、段、篇或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往往是比较难的。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回声》的教学中,我们可在课前带领学生到大礼堂、山谷等地方体验回声。

3.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跃起来。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时,我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活泼的动画情境,将教材中学生庆祝节日的热闹场面制作成课件,让整个画面活起来。画面中,小朋友们手拉着手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伴随着音乐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教室里一面面彩旗随风飘动,一朵朵鲜花随风舞动。这些画面既美丽又有动感,学生身心愉悦,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4.课堂教学的凝聚力——情。教师的真情是教学活动的凝聚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他们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对学生的爱倾注于课堂。其次,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我们要用真情实感感动他们,使他们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如教学《荷花》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描写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的句子。他们带着感情朗读,注意语气的高低和轻重,把自己当做一朵美丽的荷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改革课堂的管理

要实现课堂管理的创新,教师就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当做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学生抬头挺胸端坐着面对黑板,老师站在讲台前挥舞着粉笔,这是以往的课堂情景,这样的课堂模式呆板,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我想改变这种状况。如坐在前面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我要求他转过身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老师;坐在后面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前面的学生可以转过头去倾听,而不必在意老师身在何处。这样,学生们的倾听能力提高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当同学回答得不准确或不完整时,其他同学会马上举手要求补充,或者直接站起来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习阅读课文时,我时常出示几个思考题,允许学生离开座位和同学一起讨论。教师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不同需求,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三、淡化教师的地位

现在,“学生问—小组讨论—学生答”的模式正逐步取代以往的“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无法理解课文内容时,老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当然,刚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比较浅,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应帮助他们总结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抓住文章的重点。小组合作、讨论后,教师再发挥作用,帮学生释疑。这样,学生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老师的角色也由“导演”退居为“配角”。

四、课内外结合,延续课堂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文分析完了,这课的教学往往也就结束了。现在,讲解完课文后,我会结合课文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拓展作业。如学完《秋天》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生活实际创作一幅秋景图。学生画出了《秋收图》《万果图》《今年又是丰收年》等许多作品,很好地表现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的特点。又如学完《坐井观天》后,我让学生续编故事。有的学生用文字续篇故事,有的学生则通过漫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五、异步教学,同步发展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异步教学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设计作业时,我设立了三种题型:太阳、月亮、星星。如对朗读课文,我是这样设计的:读正确——星星,读正确、流利——月亮,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太阳。又如对写话训练“公园里的花……”,我这样设计:写一句描写公园里的花的句子,要完整、通顺——星星;写两三句描写公园里的花的句子——月亮;写一段描写公园里的花的段落,并适当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太阳。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型。通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有所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灵动的课堂 文化的大餐 下一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