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导游教育改革

时间:2022-10-18 07:07:37

浅议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导游教育改革

摘要:桂林被国务院认定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建设在国内必须具有突破意义,而导游服务是旅游业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中国导游服务有不少问题,导游教育也遇到了瓶颈。本文主要是对桂林导游教育提出一些改革思路,促进桂林旅游的发展与升级。

关键词:桂林 试验区 导游教育 改革

国务院(2009)42号文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首个获得国务院层面确定建设的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试验区建设把桂林打造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建设成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先行区、世界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桂林旅游因而迎来新机遇,试验区的建设将促进桂林旅游业转型升级。

目前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规划和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试验区应该突破性意义,而旅游业核心应是旅游服务,导游服务是旅游服务中最重要的,是旅游业的代表业务,是桂林旅游的门面和旗帜,导游人员是桂林旅游的民间大使、服务窗口,对导游素质的要求也将是建设试验区必须考虑的。对导游人才的培养上的创新和突破也将是试验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着力建设具有精良服务特色的旅游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队伍、具有创新探索能力的旅游科教骨干队伍。

导游教育的现实问题

1 导游人才大量流失、导游人员社会地位低。导游服务工作是一项高智慧、高技能、脑体力高度结合的工作,对导游人员的要求也相应高,而目前导游入行门槛低,普遍素质不高,职业生涯短暂,缺少相应的晋升空间。而以回扣为主导的导游薪金体系使得“形象大使”的导游职业公众形象日渐滑落。导游是行业潜规则形成过程中的参与者、制定者,又是被动接受者,在他们接受了现行规则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必须承受一些规则带来的痛苦,但这绝对不是某个导游的个人问题,这对导游的培养是有消极作用的,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情愿参与实践。要解决导游人才流失和导游职业不可持续的问题,只有通过试验区在改革中给导游的合理生存环境,而在新环境下,必须要重新审视传统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做新的思考。~方面大环境支持,另一方面,导游人员的素质也必须真正的提高,适应试验区建设。

2 导游培养不能适应旅游业的更新与发展,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旅游实际有偏差,教材没有创新,培养途径单一。近十多年来,我国的旅游院校飞速增长,为高速发展的旅游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但由于旅游行业日新月异,许多院校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创新型的导游人才,首先是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明确。导游的培养应该是服务操作型人才,办学模式比较单一,课程设置缺少创见,关起门来办学,教学计划随意性大、课程设计针对性较差,课程内容与旅游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欠缺,进入工作岗位后心理调试时间长。课程体系设计上无法体现复合型导游人才的要求。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没有进行优化整合。导游理论的教材也比较老套,无法跟上变换飞速的旅游业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慢了半拍。由于教材和课程设置缺乏统筹规划,出现内容重复。培养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授课方式,在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重讲授,轻学生参与,重技能操作,轻知识运用,致使学生应用能力差成了普遍问题。就导游培养而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桂林旅游行业的任职要求。

3 导游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虽然在教学计划中设有不少的实习实训项目,比如有景点解说实训、模拟导游实训、导游服务实习、旅行社服务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但实践和理论教学没有很好的结合,导致学生认为课堂所学内容没用。校内的实训课处于模拟状态,无法让学生完成导游实际工作的挫折体验,而实习由于旅行社对新导游的培养不重视,只能安排跟团,老导游对新导游的传授有限,采取保守态度,所以很难使在校生达到导游实践的目的。

4 导游人才培养的单一化、由于我国职业旅游教育中对导游人才的培养只限于传统的团队观光式导游,导游培养模式主要是向旅游团队导游的倾斜,导游的分类主要是地陪、全陪、领队、景点导游、形成了团队地陪、全陪、领队等传统导游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也是围绕地陪、全陪、领队服务程序、服务技能、应掌握的旅游知识等来进行。而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在巩固发展山水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逐步向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生态体验、养生保健等多元复合型产品经营转变。根据目前旅游者的需求和愿望,将不断地培育和创造出新型的旅游产品,如航天旅游、房车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等,这方面的导游人才也应该纳入桂林新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视野中。

二、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导游教育的趋势

1 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对导游人才的需求研究。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是面向全球开放的、与旅游业国际惯例高度接轨的世界一流旅游城市。要达到旅游业的国际水准和领先性,离不开导游人才队伍。遗憾的是,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的同时,高素质的导游人才尤其是涉外导游人才缺乏,导游服务质量一直参差不齐,成为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通过调研对桂林所需要的多类型的导游人才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

2 复合型导游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当前,教育界正在积极倡导关于“通才”和“专业整合论”、“素质教育论”和“创新教育论”等基本教育理论。基于这些理论,教育界提出了“复合型人才”的概念,课题组认为“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方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知识特征主要表现为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和知识的交融,文理贯通;而能力特征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综合性和能力的创新性。本课题所指复合型导游人才是指具有宽阔的导游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素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能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导游人才。复合型导游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其次,复合型导游人才体现在对人文社会科学内各学科的融会贯通;再次,复合型导游人才还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3 复合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对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系统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途径等。

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复合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是与旅游企业单位携手共建导游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机制;根据专业定位、旅行社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形成“课证岗直通定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以旅行社管理及导游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出发点,以校内模拟、校外景区、景点、旅行社等实训环境为平台,通过与导游岗位直接相关的学习领域开发与建设,把导游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直接体现在教学设计环节中,结合引“社”进校的社会平台,建立校外企业“定向培养机制”,形成“课程——职业技能证书——就业岗位”的有效衔接与融合。

人才培养目标以“一专多能”为特色,专业设置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为宗旨,培养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力度。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教学的作用,重视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师资队伍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对先用教材进行重编,使之更符合旅游业发展的实际。

4 适合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各种旅游产品新业态的多样化导游人才的培养。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将传统观光游览接待业继续发展,产品升级步伐加快,在巩固发展山水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逐步向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生态体验、养生保健等多元复合型产品经营转变。根据目前旅游者的需求和愿望,将不断地培育和创造出新型的旅游产品,或是注入新技术,融合新元素,达到创造新产品或完成升级换代的目的,为旅游业发展增添新血液。如航天旅游、房车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等,这些旅游产品新业态的导游服务人才也将应运而生。以前对于导游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针对观光旅游的,而新的旅游业态也需要新型的导游,对这些多元化导游人才的培养也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三、导游教育改革目标

1 丰富理论研究成果。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新需要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建立“多向”导游人才培养机制,发展多种类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多方面努力,提高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导游人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

2 完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桂林国家旅游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调研情况,进一步完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于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导游培养新模式,开拓多种类型导游的人才培养模式。用两年时间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导游人才。

3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设计导游场景教学模式,利用校园每年迎接新生的机会,走出校园,接待新生,同时做车导服务。在校园里做校园导游服务,利用学校建立的实训l基地,以跟团学习的方式,从旁观者的角度来体验挫折。建设一个功能完善、设备先进,与学校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国内一流的模拟导游实训室,设计配合旅游新业态创新不同类型导游的服务程序、服务技能及相应的旅游知识,创新不同类型的导游人才实践教学方法。并通过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旅行社、导游公司实习等方式等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指派相关教师深入桂林和顺旅行社、桂林金天下旅行社、桂林漓江国际旅行社、桂林市导游公司、桂林旅游局等单位进行顶岗和挂职锻炼,通过搜集各旅游企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信息,分析导游人才需求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意见,有利于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5 优化课程内容。在保证整体水平的前提下,依据导游职业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传统导游培养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质,设计多用类型的导游的课程内容,将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进行重新梳理,去掉重复的内容,增加导游服务实践、导游实习的课时。

6 创新教学方法。打破统一大纲,材,统一讲授,统一考试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实现由守承式教育向创新式教育的转变,由整齐划一式的培养到注重个人培养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将理论教学与导游服务场景教学模式相结合,合理利用模拟导游实训l室进行教学创新,与旅游企业单位携手共建导游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机制。

(七)改变传统导游培养模式

改变以往导游培养的单一模式,打破导游(地陪、全陪、领队、景点导游)的分类壁垒,创新适应旅游新业态的多种类型的导游(航天旅游导游、体育旅游导游、红色旅游导游、工业旅游导游、农业旅游导游、生态旅游导游、自驾车导游等)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某种导游专长,学习该类型导游的服务程序、服务技能,实现该类型导游的最优化。

四、总结

就导游教育而言,主要探讨试验区建设对导游服务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要求,以及要达到这些要求的途径和方法。探讨如何联合学校、旅游行政部门、旅行社实行“课证岗直通定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梳理目前桂林将要开发建设的旅游新项目的,新业态,以及它们对导游人员的需求和它们对导游人才的要求,有的放矢的培养相关的导游人才。重新编写与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导游培养相配合的教材。借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好机会,结合桂林旅游实际,寻找适应各种需要的导游人才的培养方式,促进桂林旅游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从狭义社会学视角浅析如何发现社会事实 下一篇: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尝试